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摘要: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作者/孙树恒一代林老师,回族。内蒙古文史专家、著名学者。曾任呼和浩特市二级巡视员。我认识代林老师是三月三十日,在大盛魁博物馆研讨会上,他讲了有关驼...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作者/孙树恒

代林老师,回族。内蒙古文史专家、著名学者。曾任呼和浩特市二级巡视员。

我认识代林老师是三月三十日,在大盛魁博物馆研讨会上,他讲了有关驼道的文物收藏,在这方面他是一个大家,一听就是一个严肃认真注重细节的人。驼道文物收藏已经成为代林老师生命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后来写《大盛魁商号》和《驼道》以及《茶叶之路》等书的作家邓九刚老师跟我说,代林对回民驼运很有研究。而值得一提的是,我对代林老师手中编辑的《大盛魁闻见录》也感兴趣,是在 1960 年的座谈整理的资料,在时隔 51 年的 2011 年才印刷成书,史实价值之高可见一斑。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在代林老师身上,有许多不解之谜,在 5 月 22 日专程拜访了代林老师,握别时,代林老师送给我三本书,一本是他编辑的《回民驼运》和两本读书札记《书韵飘香》和《醉在书香》。他原计划要出版“书香三部曲”的,“让书香再飘一会儿!”由于三年疫情影响,始终心里静不下来。

展开全文

闻香识人,代林老师是一个有独到见解,文化底蕴深厚的学者。代林老师动情地说,作为一介书生,无论何时,我们不敢忘记自己的责任,不敢忘却文化前辈的教导,以郁达夫的“怀谦卑之心,任艰难之事。”在讲到史料时说:“挖掘、抢救、整理史料从足下始,整理史料不夸大、不夸耀、不夸张,按口述者叙述的样貌,实事求是、客观原样整理,这是我们的工作态度。资料整理者要坚持素听的身份,即不带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去倾听口述人的讲述。寻找记忆,留住记忆,我们的工作简单却艰难。我们每天都在出发,每天都行走在征集史料的路上!”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他谈及与大盛魁的不解之缘时,代林老师说,前有内蒙古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的《旅蒙商大盛魁》,后有笔者牵头主编的《大盛魁闻见录》还有邢野主编的《旅蒙商通览》等基础史料的挖掘整理,支撑着研究工作。知名作家邓九刚先生的文学作品《大盛魁商号》出版后,还有了电视连续剧《大盛魁》,使这个退出历史舞台近90年的巨商开始复活,并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真正有关大盛魁的史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内蒙古政协编辑文史资料《旅蒙商大盛魁》,然后 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盛魁闻见录》,不知道原始资料怎么会流落民间,后来代林老师跟马静(也是《大盛魁闻见录》原始资料保管人的亲属)编辑了这本书,时隔五十年后,在 2011 年 由大盛魁下属公司资助出版。与《旅蒙商大盛魁》是姊妹篇。正如代林老师所言“岁月流逝,价值弥彰”,这本书完全还原了当年给大盛魁拉骆驼的老人们的口述历史信息,当年老人们怎么说,就怎么记,没有进行任何加工和渲染。正是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理解大盛魁的独特视角,使他在面对这些资料时,不仅能领略其史学价值,更能从中体悟到对人生抉择的指引与对社会责任的警醒。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代林老师认为,大盛魁不仅是一个商号的历史,更是对万里茶道根与魂的生动诠释。对于口述大盛魁,可以了解很多历史真相,了解人性的多样性。大盛魁二百七十年的历史,需要学术研究,也同样需要向大众普及。

在代林老师看来,大盛魁璀璨的岁月,展现了乱世里商业精英的血性与尊严。

至于大盛魁史料很少,代林老师认为虽然有很多毛病,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思考背后的史实的观点、流传的变化,以及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立判断。敢于质疑,善于分析,这样读史才有趣,也能从中学到真东西。所以我的诀窍就是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没机会了你就等着,机会来了你就努力抓住。

姊妹篇,基本完整记录了大盛魁的历史概貌。代林老师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最值得景仰。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代林老师,是研究回族驼运的专家,这与他是驼工的后代,爷爷和父亲都是驼工有一定关系。因为有这样的情结,也是他开展回族驼运研究的源泉和动力。当然也是一个民族历史学者的责任和使命。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说到内蒙古的驼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盛魁”。“大盛魁”商号是万里茶道骆驼运输和商业贸易的杰出代表者。但我们的驼运不仅仅有“大盛魁”,而且应该有多家或大或小的商号、店堂。拉骆驼是一项极其辛劳艰苦的工作,回族人民吃苦耐劳,有一定的冒险精神,他们对“沙漠之舟,雪地骆驼运输,简称驼运。在内蒙古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曾起到过较大的作用,一度是对外蒙古运输的生命线。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驼道主要有四条,即前营路、后营路、库伦路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开辟的归绥至古城子路。驼道是基本固定的。代林老师说,对驼道理应对其进行专门研究。他信奉胡适先生说过“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的科学研究精神。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代林老师在讲到史料时说:“挖掘、抢救、整理史料从足下始,整理史料不夸大、不夸耀、不夸张,按口述者叙述的样貌,实事求是、客观原样整理,这是我们的工作态度”。

因此代林老师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野调查的行列中,走进口碑资料抢救的队伍中,到健在的养驼户,老驼工那里去挖掘、抢救、整理。整理的史料按口述者叙述的样貌,实事求是、客观原样整理,这是他的工作态度。资料整理者要坚持素听的身份,即不带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去倾听口述人的讲述。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这些年尤其对“德厚堂”曹家的驼队、“福喜堂”杨家的驼队、逯家的驼队等几家回族商家经营的驼队进行访谈,收集一些对驼队的记载和历史价值解析,是代林老师开辟了万里茶道研究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领域,特别是他编辑的《回族驼运》一书出版 ,对挖掘内蒙古地方史与回族史的重要贡献,受到广泛地好评。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代林老师对驼道研究非常的细致,对于驼队的一些术语如数家珍,对于驼队生活了如指掌,彻底澄清了人们的模糊印象。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一是驼队术语

(1) 房子:骆驼运输的一个专用单位,即有一定数量的骆驼和相匹配的驼工,有专职领房子的人及相关人员,有相匹配的骡马、狗等,休息时使用一个共同的帐篷。帐篷为毡里帆布面,是流动运输贸易的特制品,初期应仿照牧民的蒙古包,后逐步改进的简便,易搭易拆。大盛魁所经营的每一个“大房子”,骆驼和马匹总数在200左右。据参与经营过驼运的“德厚堂”代表人士曹梦麟先生回忆:驼队以驼为单位,十八九峰驼为一链;几链驼又组成一顶“房子”。“房子”又分大中小三种,大房子约230峰驼,中房子约180峰驼,小房子约100峰驼。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2)垛子和鼻棍。骆驼与骆驼之间的距离是有要求的,一般每峰骆驼之间的距离在两米五左右。这样不会妨碍起“垛子”和卸“垛子”的操作。前驼和后驼之间缰绳的拴法是很讲究的,每一峰骆驼鼻子上,都穿有一个比毛笔稍微粗一点的小木棒叫“鼻棍”,前面的骆驼缰绳是由垛架后面的一个小环链接在后面骆驼的鼻棍上的,这样后面的骆驼走的步伐稍慢一点的话,缰绳就拽一下后面骆驼的鼻棍,骆驼感到疼了就加快了步伐。当然缰绳拴的也不能太结实,太结实了就有可能把后面骆驼的鼻子拉伤,如果后面的骆驼因某种原因不肯走,前面的骆驼照样往前走的话,拽拉的缰绳就会自动脱开,相当于我们家里的保险。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3)领房子:绥远骆驼运输的专用语,即骆驼队的引领者。他负责掌控骆驼运输行进、休歇的全过程,是骆驼队的总指挥。他们一般都经过驼工的学习和锻炼逐步成长起来的,对驼道、骆驼和骆驼运输非常熟悉,具备头脑清晰、胆识过人,记忆力和判断力强、人品好等特点。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4)大帮:绥远骆驼运输的专用词,即外界对某支骆驼运输队规模的一个统称。大帮就是对大型骆驼队的称呼。没有一个具体规定。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5)单帮:绥远骆驼运输的专用词,即外界对拉骆驼者的一个统称。单者独自一个,是指一个驼工牵引着几峰或十几峰骆驼搞运输。多为给自家搞买卖并运输、异地交易,个别也自购部分货物并给小户驮运部分货物。多为短途,或在绥远境内,或在绥远周边地区。代林老师的爷爷和父亲就属于跑单帮的。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二是驼队生活

(1) 驼队在行进中。人们一般夏季喝砖茶,冬季喝油茶。冬天走了大半天,我们穿的鞋出汗后与脚冻在一起,一碗油茶喝下去,浑身热,鞋可以顺利脱下来,可以好好休息。拉骆驼在行进中,休息的地方必须是有水的地方,一天走六十里,也可能是七十里、八十里不等,哪里有水就在那搭帐篷歇脚休息。驼工到老年都是一身病,腿也是罗圈腿一样。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2)驼队饮食。一顶房子的骆驼,第一链子的骆驼是锅头儿拉着的,锅头儿是负责做饭的,他在驼队顶半个领房子的,凡遇事领房子的不在,一般问锅头儿。锅头儿不值夜、不放骆驼、不拾粪。驼工吃的白面、炒米、炒面由锅头儿管理,由他拉的那链子骆驼驮着。当一个合格的锅头儿也是不容易的。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3)驼铃。驼队最后一个骆驼戴一个铎铃(俗称桶铃,一般挂在驼背的驼鞍或货物上。我们发现各家的驼队戴驼铃也不一样,有的驼队的骆驼脖子上挂着小号驼铃。倒数第二个骆驼戴一个直径20cm碗型铜铃铛。有经验的驼工在行进中,会自觉不自觉的竖耳朵听驼铃的声音,并从驼铃的声音准确判断出他们拉的骆驼与尾驼的距离。驼铃其实是驼工的“声音参照物”,每个驼工所拉的骆驼,听声音自觉调整与尾驼的距离。走的快了可放慢一点,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4)驼队有两种叉子。较大的叫驼叉子,是领房子的保管,内装“针线包”和驼工用药、骆驼用药等;较小的是普通的钱叉子,是由掌柜子保管,一般装钱和相关票据、信函和贵重物。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作为内蒙古文史专家、著名学者,代林老师博览群书,专攻研究,他说自己读书很杂,这倒为他视野的拓展、知识面的丰富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却也“书中有味,书外有心”。 阅读可以让自己忘掉烦恼,可以增长知识,可以沉淀思想,开阔胸怀,对人生有很好的帮助。 在代林老师看来,有时间读书,没有太多世俗欲望,是一种非常舒适的状态。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在浏览他的《书韵飘香》和《醉在书香》书中,几乎篇篇不离人与书,“似曾相识白寿彝”、“再读周一良”,“难忘木斧先生”、致敬、李松茂教授”…可见是对书话一体的偏爱,重在深耕,而真性情与素常心便是始终不忘的初心。他在“难忘木斧先生”一文评价,“他持续半个世纪的激情,是世间少有之才能的迸发”,说明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在“刘映元先生和他的《刘映元文集》中评价,“刘映元的眼睛没有盯在一人一事一领域,而是视野广阔,方法灵活,因事访人,因人找事,倾身聆听,一篇篇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文史资料之刊行”,道出文史工作者的真谛。在《此生未完成》读后感中说,“我们对生与死的研究,落脚点是激发人们对生命的遵照与爱惜之心”“得了绝症,而没有绝望,生活没有苟且,活一天快乐一天”活着就是王道…代林老师一直在品味不同人生的味道,悲欣交集的书香。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著名作家,内蒙古十大藏书家张阿泉这样评价代林老师:代林先生是青城回民区土生土长的会吗,起于草根平民之家,故并无书香假传,他是他自己的“读书第一代”。借着与生俱来都强大的“书之爱”基因,以书为镫,以梦为马,硬是一步一个脚印自主走出了一条一个人的风雨人生路,一走就是四十多年,且从未偏离既定路线。把书既当“开心智的读物”,又当“做学问的用物”。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如果为了拿文凭、装气势,别说本科,就是硕士博士都不是什么难事。

代林老师在一次讲座最后总结说:“求知要从摇篮直到坟墓”,圣贤语录,一生践行。我固执己见地认为,在目下最传统、最有效、最对身体无害的学习求知办法还是纸质书的阅读。生命不息,读书不停,这是我的人生信条与内心表白。”

代林老师作为一代学者的过人之处,或曰传奇之处,他不靠“帽子”而靠“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代林:与大盛魁和回族驼队

(代林,回族。内蒙古文史专家、著名学者。曾任呼和浩特市二级巡视员、呼和浩特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兼任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民俗学会副会长、呼和浩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回族学会副秘书长,呼和浩特市地名办公室特聘专家等。著作有《呼和浩特回族武林人物》《醉在书香》《书韵飘香》《内蒙古清真寺》和马永真编著),主编《呼和浩特回族史料》(第三集至第十一集)、《大盛魁闻见录》《内蒙古民间故事全书·呼和浩特卷》《内蒙古文史资料·回族专辑》(《内蒙古文史资料》第七十九辑)等十四部书,参与《中国回族大辞典》《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内蒙古大辞典》(第二版)等辞书和多部著作的撰稿工作。业绩收入《内蒙古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名典》(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作家出版社)等,《呼和浩特现当代文学史》(远方出版社)设专章介绍。)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牛哄哄导航本文地址:http://nhh123.com/wangzhi/8467.html发布于 05-2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牛哄哄网址导航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