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锐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炎炎夏日里异常火爆。想必有很多朋友跟笔者一样,对这个片名很感兴趣:长安缘何三万里呢?
先说三万里吧。数学好的朋友大概要拿起笔来算一下了,三万里是15000千米,即使换算成稍微短一点的唐里,也要13626千米。这个长度真的不少,须知赤道周长也才40076千米,这都有赤道的三分之一长了。还有,从长安到罗马直线距离有8000千米,三万里几乎可以兜个来回了。话说回来,受地形限制,距离肯定更长,可还是超不过三万里这个数字呀。当然,这三万里是文学艺术上的夸张了。
我们不妨就来看看文学上的三万里。古人好用万里,翻阅古诗词,你就会发现它绝对是个高频词。像曹植说:“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杜甫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苏轼云:“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陆游叹:“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可以说信手拈来,比比皆是万里。如果给万里搭配数字的话,古人喜欢用八、九、千和几。九万里自然跟《庄子》里的鲲鹏故事有关,如李白讲:“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清照词云:“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八万里、千万里都是表示距离远,如宋代冯时行云:“天行明月地行水,水月相去八万里。”张若虚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而几万里则有点反问的味道,李白吟:“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事实上,古诗文里“三万里”反倒用的不多,最有名的当属陆游的名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黄河长5464千米,显然这也是诗人的夸张。不过,古人有种说法,认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这样算来,黄河曲曲折折咆哮而来,即使没有三万里,也“虽不中,亦不远矣”。李商隐的《瑶池》诗很有名:“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说的是昆仑山西王母与周穆王约定再见,穆王死了,没来履约。昆仑,是中华文化里的神山,但它跟真实的昆仑山并不完全契合,中国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都和昆仑有关。陆游和李商隐这两首风格迥异的古诗都指向了昆仑,正跟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地理背景暗合,这也许就是《长安三万里》主创人员如此起名的本意吧。
再说说长安一名。这已不是第一部以长安为名的影视剧了,这几年《天下长安》《长安十二时辰》《长安》《热血长安》等轮番“上演”,让长安这座千年古都再度华丽现身国人视线。长安,在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名字,像西周之镐京、秦之咸阳、隋朝之大兴、明朝以来的西安,不过,它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长安这个名字。所谓长安,字面上讲,乃长治久安之意;西汉王朝建都于此,大概也是希望国家能从此长治久安,和老百姓的梦想完全契合。跟其它古都相比,洛阳、汴梁、北京、南京只是标明地理位置,建业、建康、临安虽有寓意,但失之于格局,不如长安之恢弘大气。也许得益于这份恢弘大气,历史上建都长安的王朝大多蓬勃、繁荣,像西汉、隋、唐,即使像前秦、北周这样的小王朝也积极进取。人们遥想古代中国的繁盛,自然会联想到长安,想到它的文治武功和流光溢彩。
除此之外,长安还因文人们的妙笔而更加璀璨夺目。汉赋与唐诗,像长安天顶的两颗星辰,伴随它一路前行。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他们用赋这种文体,将汉朝的强盛渲染出来;唐诗的横空出世,更是绚烂了长安和唐朝。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许多诗人,李白、高适、崔颢、王维、孟浩然、杜甫、岑参、贺知章……文学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形容这些诗人:盛唐气象。
长安不仅是个地理名词,还是首都的代名词。李白说:“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辛弃疾云:“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以说,中国的许多文人都有长安情结,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缘何是长安?西方人大概更能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对我们中国人而言,用一句《长安十二时辰》的剧评来说,“长安是一种信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