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县洞庭湖决堤。无论在历史还是当下,洞庭湖,至关重要,见证了湖南人的千年面貌。恰得苦,霸得蛮,湖南人的血性是从湘、资、沅、澧四水中流淌出来的,湖湘文化为众多湖南人提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支撑。
分享好书,共同阅读。本期知书栏目,搜狐文化编辑部为大家推荐10本关于“洞庭湖人文历史”的好书,与江湖对话。
#1
大湖消息
沈念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22-1
天空书写着一行鸟的语言:“是迁徙,也是消逝!与饿肚子比起来,人们宁可背负所有的罪。鸟的翅翼之下埋藏着太多学问。毒鸟人不会懂这些学句,也看不到天鹅美丽的飞翔。他那双纹路复杂的手,却泄露了人内心的恶念。
在许多生态文学作品里,自然生态总是美的。《大湖消息》不同在于,作品写了湖泊背后的拼搏和杀戮,是水乡悲歌壮歌式的生态文学。沈念说:“在与水的对视中,我看清人,也看清自己。”这部水乡悲歌壮歌式的生态文学,是承载了人类步履、世间苦乐、物类悲喜、生态演变的生态文学,是交织了历史镜像、现实情景、文学意象、审美蕴涵的生态文学。洞庭湖的水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他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媒介。
沈念笔下洞庭湖,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与人的生命内在联系紧密。在洞庭湖区人人与鸟、人与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纠葛里,突出地揭示了人类的动物性和动物的灵性,展示时代变迁中生态与生活的渐变和嬗变。
#2
展开全文
水乡
残雪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8
在长篇新作《水乡》中,残雪不仅通过细腻的笔触,让读者得以窥见洞庭湖畔居民生活中那些温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片段,而且又是一部富有意境又充满象征意味的作品:发了疯似往网里钻的虾;举着丰满的螯足向老赵致敬的螃蟹;吃鸭蛋、可听懂人话,还可以帮人带路的海龟等,都体现出残雪出奇的想象力。一些不同寻常、超乎现实,同时让人捉摸不透的噩梦般的场景,在小说中却真切地出现在洞庭湖周围,像是某种时代的隐喻,像是隐隐作痛的记忆。
作家塑造的这些个体生命,一个个像中了魔似的挤压,逼迫着自己,在一种宏大的昏暗的寓言背景的启示之中奋起拼搏,不约而同地遵循模糊的召唤经长途跋涉来到魔幻的水乡。在残雪的新作《水乡》中,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3
长江小史
许倬云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4-5
“那时候,从南京到沙市一路还没有桥梁。印象最深、风景最好的,是过鄱阳湖的湖口,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湖面:从长江流入大湖的,是缓和的水流。在我的印象中,洞庭湖比鄱阳湖大。冬日,分明可见五六条支流,平行流入洞庭湖,在湖口汇集为一片汪洋;及至夏日,则是一片汪洋,浩瀚无际,景色宜人。”
《长江小史》近40张长江流域实景图及文物图,详尽的文字解说,从最下游的扬子江区域,回溯到长江的源头,途径鄱阳湖、洞庭湖、三峡、四川盆地,直到香格里拉雪域高原,这其中涉及到的农业、建筑、艺术、文化、思想流派、神话传说等各方面的历史知识。许倬云围绕长江流域热点话题,在世界坐标下书里长江文明,寻文化之路,探中国与长江的未来。
#4
狂澜之下:左宗棠的十张面孔
徐志频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8
湖南湘阴,洞庭湖南岸,是左宗棠的出生地。1848年,湘江骤然涨水,湘阴处在湘江入洞庭湖的入口,大水将湘阴县城几乎淹没。时年36岁的左宗棠,作为民间乡贤,赈济乡邻。
左宗棠的一生,大伏大起,堪称传奇。很多人认识左宗棠,是源于历史课本中“晚清四大名臣”的只言片语。但狂澜之下左宗棠的真实面孔,传奇光环之外的历史细节,大器晚成背后的人生智慧却鲜为人知。《狂澜之下》选取10个左宗棠不为人知的侧面:选择、交友、用人、家风等,全面复盘其人生路径及命运抉择,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中,探寻最真实的左宗棠。展现一代名臣的光与影,揭秘左宗棠从问题少年到晚清战神的逆袭之路。
#5
样范
龚曙光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4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门前有一幅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自屈原流放以来,湖湘之地虽为历史上的蛮荒之地、流徙之地,却始终孕育着一种神秘的美感。近代以来,湘学、湘军的兴起,又让湖湘大地成为近代革命的人才集聚之地。
作者所记录的这十四位名家,他们置身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潮流中,都曾是时代的参与者、推动者甚至是引领者,他们共同塑造了时代风尚,都堪称“样范”。
写锺叔河时,有“头回见先生,是我刚接手集团的董事长”“两三个月前,省委同意我卸任在集团的所有职务……先生说:像你这样的董事长,尽管日后很难找,但再搞下去,对你个人损失太大,其实这也是文学界的损失”。
写何立伟时,有“作为《潇湘晨报》的创始人”“立伟最喜欢的媒体是《晨报周刊》……说有了你这份周刊,长沙才像个大城市”。
作者以在场者的视角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文人风度的另一种范式,凸显的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和底色”。那不是一堆干瘪类同的文化符号,而是一群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
#6
去洞庭
郑小驴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新经典文化 2019-5
《去洞庭》披着悬疑案件的外衣,将现实和生活层层展开,调动了这些年来曝光的社会新闻,充满对当前社会现实的种种留意。同时,采用群像式的笔法,讲述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艰难选择与不断遭遇的道德危机及困惑。
“洞庭”是个支点,但它在小说中并不是唯一被锚定的支点,其余的还有湛江、东莞、西藏、东北、长沙……它们和“洞庭”相互呼应也相互角力,这几个位置的“在”恰恰让“在途中”成为了可能。在这些具有位置感的支点之间,人的命运和飘泊成为了显性的词,它使得“安顿”变得面目模糊,尤其可疑。
#7
湘江
张伟然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回聲ECHO 2024-7
潇湘、蒸湘、沅湘。即,湘江在上游与潇水合流,称“潇湘”;中游吸纳蒸水,称“蒸湘”;下游与沅水汇聚于洞庭湖中,称“沅湘”。这一说法见于雍正《湖广通志》。
文化与自然的共生互动并不鲜见,而在湘江之滨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楚辞中的“临沅湘之玄渊兮”到杜甫笔下的“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从反复被描绘的《潇湘八景图》到传世古琴曲《潇湘水云》,湖湘之地人杰地灵,文明傍水而生,江水也因此留名。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入手勾连古今,深入浅出地将一部湖湘文化史娓娓道来,湘江既是起点,也是核心。
#8
发现另一个湖南·溯水行
邹容 / 周志刚 著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4
“洞庭湖,浩渺无垠,碧波万顷,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长江支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北大地上。春来,湖面风平浪静,波光粼粼,与远处的山峦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秋至,则秋月当空,银辉洒满湖面,洞庭秋月成为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绝妙景致。”
作者5年的实地探访,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湖南的四水八景,尤其是洞庭湖畔的描绘令人动容。作为潇湘八景之一的“洞庭秋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书中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更揭示了湖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深度旅游的精神索引,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湖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
#9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美] 裴士鋒 著 黄中宪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甲骨文 2015-11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不同于中国现代化是首都与通商口岸启迪内陆的普遍看法,而以湖南为中心,认为湖南在内部进行的思想改革与论述,牵动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在漫长的十九、二十世界之交,湖南一地汇聚的真实和想象的能量,澎湃汹涌,为中国境内所仅见。
这不是第一本出自西方学者之手的有关湖南的书,却是第一本避免把湖南当成个案研究的书。但就本书的目标来说,湖南不是中国的缩影,是一个在湖南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地方,湖南史与近代中国史不可分割,但不可分割不代表类同。
#10
湖南人的境界
王开林 著
岳麓书社 2023-2
几代湖湘读书人,半部中国近代史。湖湘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一支,以湖南人物为载体,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产生独特而深远的影响。而目前尚没有内容比较严谨、行文易懂好读的了解湖南人物与湖湘文化的入门读本,本选题即立意于此。湖湘文化的魅力,首先体现在个性鲜明的湖南名人身上。
彭玉麟具有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叶德辉藏书极富 ,齐白石一生作画不辍……内容“以人物为经、以文化为纬”,作者用生动的文笔介绍2000年来的100余位各色湖南人物,阐释湖湘文化的精髓。“精神愈明朗,境界愈奇崛。若以精神为旋律,境界即乐章。”作者在后记中引用冯友兰先生“四个境界”的概念和逻辑,用哲学的方法和文学的语言,发掘湖南人的群体无意识,认识和描述湖南人的精神世界。
统 筹 | 钱琪瑶
编 辑 | Kean
渠 道 | 袁立聪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搜狐文化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