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只能活在铁笼里,作为母亲是什么感受?在河南郑州有这样一户家庭,一位母亲将自己的儿子,关在铁笼中45年。
彭伟庆栖身的笼子高不到1.7米,宽不够1米、长不足1.5米,躺在里面,身体都无法伸直。45年如一日,彭伟庆吃饭睡觉都在笼中,还时不时在笼中发出吼叫。
即使如此,母亲彭梅也没有将他从笼子中放出来。是母亲不爱这个孩子吗?这位母亲有什么苦衷?事情的真相又是什么?
自由恋爱成婚,贤伉俪定居故土
彭伟庆的父亲彭青是马来西亚华侨,母亲彭梅是河南人,年轻时都在广东打工,因为生意上的交集相识。一来二去,渐渐熟络、互生情愫。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选择步入婚姻的殿堂。
1953年,彭青体谅妻子身在外地举目无亲,决定带着妻子回河南老家定居,先后在国棉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生活稳定下来后,彭青和彭梅的三个女儿也相继出生。1966年,彭青40岁的时候,他们的小儿子彭伟庆降生到这个家庭中。面对一直期盼的儿子,他们对其疼爱有加。
展开全文
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加上夫妇两人,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压力都在彭梅和彭青身上,好在他们都在国营厂上班,工作收入稳定,住房也有保障。
一家人的生活虽说不能过得多富裕,却也很平静幸福。四个儿女更是为这个小家庭增添许多欢声笑语。
噩运到来,为人父母悔不当初
这样平淡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厄运很快降临到这个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
彭伟庆两岁时,一天夜里突发高烧。彭梅考虑深夜就医多有不便,况且曾经三个女儿也有感冒发烧的经历,用大葱水擦洗很快就能退烧,于是就按照处理女儿们发烧时的土办法——用浸泡大葱的水擦洗彭伟庆的身体降温。
小孩子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儿,大葱水降烧又是实践证明可行的办法,夫妻俩一开始并没把事儿放在心上。
可直到天亮,彭伟庆不仅没退烧,身体反而越来越烫,察觉不对的彭梅夫妇赶忙将彭伟庆送到医院救治。
经过诊治,医生说是发烧引发脑膜炎,送来得又太晚,现如今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彭伟庆的智力只能永远停留在2岁,以后也没有恢复的可能。
这样的结果对于彭青夫妇二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更不能接受,自己人到中年好不容易才盼来的儿子,会一辈子成为一个有智力障碍的人。
不认命的两人抱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跑遍各大医院、去山野乡村找寻民间名医。掏空家中积蓄却只能从不同人的口中得到一个同样的结果——这孩子好不了了。
求医之路折腾下来。彭青彭梅心力交瘁,只好接受面前的现实。夫妻俩心中暗想,既然已经生育,那不管孩子如何,为人父母都要承担起养育的责任。他们要仔仔细细地照顾好幼小的彭伟庆,将他抚养成人。
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照顾儿子。三个懂事的女儿看到父母如此辛苦,也主动帮忙照顾弟弟。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随着彭伟庆渐渐长大,彭青夫妇发现他脾气性格越来越暴躁,经常无缘无故攻击身边的家人和邻居——彭伟庆除了有脑膜炎引起的智力低下,还患上了狂躁症。
自家几个女儿知道弟弟是生病,身不由己,对待他百般包容,彭青夫妇也舍不得责怪儿子。看到孩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除了心痛就是自责。
受到惊扰的邻居却不会像父母姐姐那样包容宽恕他。时常对他指指点点,偶尔还对他拳打脚踢,连带着彭家人也要受到周围人的白眼和指责。
在这种刺激下,彭伟庆的病情愈发严重。不想让儿子惊吓到外人,也不想儿子再受人指责。他们决定把儿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再出门。
可此时的彭伟庆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乖巧安分,长大后力气增加很多,再加上狂躁症的加持,身上的破坏力惊人。经常趁着父母上班,家中无人之际,在屋子里搞破坏。再三思虑,他们只好做出一个决定——做一个笼子,把儿子关进去。
笼中养子,无可奈何
最开始圈养彭伟庆的是一个木笼,习惯自由生活的彭伟庆哪里能忍受。经常把手臂和头从栅栏中伸出来,试图挣脱牢笼的束缚。脱困不得就时常大喊大叫,弄得邻居不堪其扰,时常骂上门来要彭青彭梅管好自己的傻儿子。
对此彭梅二人只能一再赔礼道歉。将家中窗户关起来,把被子蒙在窗户上、笼子外,作为隔音。
彭伟庆在笼中将脑袋伸出来大喊大叫,头卡在栅栏中间动弹不得。彭梅见到如此情况又心痛又着急,连忙把丈夫喊来。彭青找来一把锯子,锯掉一根木头才把彭伟庆解救出来。
看着如此情形,两人心中痛苦不已,却还是咬咬牙,把儿子关进一个栅栏更密集的笼子中,确保他不能再把脑袋伸出来。这样的一个智力有限,且狂躁不已的少年,区区一个木笼子怎么能约束得住。
不久的夜里,彭梅被儿子凄厉的叫喊声惊醒,一路跑到儿子跟前,霎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的瞠目结舌。
彭伟庆抱着木笼不停地啃咬,生生从木笼上咬下一截木料,牙齿被锯掉两颗,嘴巴也被木料尖端刺伤,嘴里正在止不住地流血。
这一幕,让彭梅夫妻心痛不已,终究还是不忍心将彭伟庆从笼子中解放出来。邻居得知此事后,争相奔走相告:“彭家把他们的疯儿子放出笼子了,大家要小心”。
听到这样的议论,夫妻俩也没有办法。他们无法辩解,也没有底气去争辩,只能祈祷自己的孩子能够安分一点。事实证明,彭伟庆已经不可能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
彭伟庆被放出来没几天,就在彭青做饭的时候,冲进厨房,一把夺下父亲手中切菜的刀,轮起来四处挥舞。二女儿连忙跑来阻止,试图从彭伟庆手中把刀夺下。拉扯中,彭伟庆一拳打中二姐的眼窝处。
在医院时,医生看着伤口感叹:“要是力道再稍微大一点,眼睛就会失明。”
看着受伤的女儿,和周围惶惶不安的邻居,他们知道,儿子终究还是要锁在笼子里才安全,对大家都好。
铁笼成为儿子永久的家
考虑到使用木笼,彭伟庆会抱着木栅栏撕咬。担心儿子再伤害到自己,彭青决定这次打造个啃不动咬不动的铁笼子。
刚开始,彭青跑遍几条街,铁匠们一听他要打造一个这么大的铁笼子,以为他是要在城市中养一个凶禽猛兽,纷纷拒绝。
眼见无人理睬自己,彭青恳请一个铁匠跟自己回家看看实际情况。铁匠到彭青家中看到痴傻又不能自控的彭伟庆,又看看之前的木笼子,默默地应下差事。
约有一个星期,铁匠都在彭青家叮叮当当的制造铁笼。邻居们听到声响,知道彭家要重新把儿子关进铁笼子中,也不忍心说些什么,止不住叹息。
想着儿子在家里这个小空间里也要能转转,不至于日复一日都呆在一个小角落里,彭梅特意让铁匠给新铁笼子添加四个万向轮,便于带着儿子移动。
铁笼子做好后,彭梅想要儿子在里面能待得舒服一点,取出家中好几床棉被铺在里面。这次彭伟庆不管父母如何哄骗利诱,都不愿再踏进铁笼半步。
心酸的彭梅自己钻进笼子默默流泪,心里想的是:任谁家也没像他们这样,要把孩子放到铁笼子里养活的。或许是母子间的心灵感应,彭伟庆不再闹腾,安静地走进铁笼中。
这一进,就是40多年,铁笼子也没再换过。
俗话说:父母在儿不远游。这个家庭却是儿子在父母不远游。儿子被有形的铁笼圈养,父母被无形的铁链束缚。笼内笼外,自由都是稀缺物。
时光荏苒,彭青彭梅日复一日、体贴入微地照顾着笼中的儿子。三个女儿相继出嫁,大女儿和三女儿都是远嫁,只有二女儿离得近时不时地能回来看望父母,分担下照顾弟弟的劳累。
照顾儿子的日子虽然难熬,好在夫妻间感情深厚,能互相依靠,彼此都是对方的慰藉。
2002年,彭青操劳过度,患上重病。不愿意给妻子再增加负担的他,主动选择到养老院度过晚年。可到此时,命运也没回头来眷顾一下这个受尽苦楚的家庭。
彭青在养老院中时常思念的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担心妻子日益年迈,担心儿子无人照料。忧思过度,病情急剧恶化,仅仅两个月就撒手人寰,临别之际甚至没见到亲人最后一面。
彭梅听闻噩耗泣不成声,相互陪伴扶持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夫妻,就此天人永隔。
丈夫离世,女儿远嫁的远嫁,嫁得近的也有自己的家庭。况且此时的彭伟庆只习惯彭梅的照顾,见到旁人就十分抗拒。
照顾儿子的重担落在彭梅一人肩上。她不得不办理提前退休,每月领着两千多的退休金,一门心思在家照顾彭伟庆。
彭庆伟的吃喝拉撒、洗澡都是在笼子里解决。吃饭时,彭梅就隔着笼子一口一口的喂;彭伟庆拉撒随地解决,彭梅只好勤换洗衣服被褥;需要洗头洗澡,就在彭伟庆脚下放一个盆,从头上淋水下来,一点点擦洗。
看着母亲如此辛苦,二女儿想来帮忙,还劝说母亲找个保姆。彭梅担心别人照顾不好,害怕旁人来,儿子会被刺激,受到伤害,果断拒绝女儿的提议。
二女儿一想到这里又心疼又无奈,母亲毕竟年事已高,将来还能照顾多久呢?
岁月不饶人,我老了儿子谁来照顾
2013年,独自照顾儿子10多年的彭梅积劳成疾。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无时无刻不在牵挂自己的儿子。时常在病房内抽泣,一有机会就去问医生自己什么时候能出院回家。
医生看着这位年迈的老人,止不住的叹气。彭梅已经80多岁,多年来过度操劳,身体亏损严重,得好好休养。
她住院期间,二女儿会去替她照顾彭伟庆。但是彭庆伟非常排斥姐姐,喂饭喝水都不配合,饭凉透还没喂完、发脾气吼叫是常有的事情。
知道这样的情形,彭梅无论如何也在医院待不下去,匆匆忙忙回到家中又继续照顾儿子的生活。
或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医院里有人了解到彭梅和他儿子的故事后,将他们的情况发到网上。引来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人被这份几十年如一日的母爱感动,为他们捐赠物品送去温暖。
当地侨联和残联等机构听说后,也主动登门。向彭梅提出,把彭伟庆送进养老院,他们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照顾,治疗费用也由机构承担。
经历一番纠结,即使心中仍有不舍,彭梅还是答应落此事。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也不知道还有几天可活,儿子终究要有人照顾的。彭伟庆被接走后,彭梅还时常去探望。
如今,彭伟庆在养老院接受着专业的康复治疗,情况也有所好转。彭梅看到自己儿子被照顾的很好,压在心中半个多世纪的巨石,终于落了下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