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
(大唐广德元年十二月)
(四川松州 云山城)
(大军攻城)
高适的近卫:高中丞,高中丞。
吐蕃俘虏:我们大军就要来了,你们这小小城堡里的人都得死。
高适:弃城,退向泸水关。
(泸水关)
士兵:节度使。
高适:皇帝依然避难在外?
高适的书童:是。圣上在陕州,吐蕃大军将长安团团围住。
高适:郭子仪,郭元帅,军在何处?
高适的书童:还在蓝田,朝廷又杀了一批大臣重将。
高适:圣上杀伐果断,一继位就诛上了李辅国与元丞相。如今动荡之际。
高适的书童:朝廷的军书如雪片般传来,都是催促中丞引军出关,西击吐蕃,围魏救赵,逼迫长安城外的吐蕃大军回师,解长安之围。
高适:可我反而舍去了云山城,退守泸水关。
高适的书童:虽然严武马上要来接任,可是毕竟中丞您还在这剑南西川节度使任上。
高适:当然,朝廷责罚下来,罪名在我。带那名吐蕃俘虏来问话。
展开全文
高适的书童:问你,你就老实回答。
吐蕃俘虏:呸。
传令兵:报,禀中丞,营门外数十骑人马到来,十万火急,自报为持节监军。
高适的书童:监军?持节?
高适:你去营门,小心验明身份,仔细迎接。
高适的书童:是。
高适:天意啊天意,将这吐蕃人带走,先锁在帐边。
士兵:是,走。
(高适自残)
士兵:高中丞,高中丞,快,来人。
高适的书童:中丞,中丞。
高适:程公公。不能远迎,失礼了。
程公公:圣上遣我西来,问高中丞几句话,望高中丞有问必答,稍有隐瞒或有不明之处,着我持节立斩,连坐三族。
高适:高适本要自裁以谢圣上,公公但问,高适知无不答。
程公公:李白。
高适:李白?
程公公:李白,李太白,翰林待诏学士,号青莲居士,李白。
高适:李白?公公不是为吐蕃军事而来?
程公公:你如何认识李白的从头说来。
高适:他,他曾是我的好友,我们以诗为交。
程公公:我朝人人习诗,上至圣上,下至贩夫走卒,何奇之有。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程公公:我听过这首诗。
高适:这首诗是我三十岁那年为送行董大而写的。那时我年轻无知,就算是天下人人识君,其中又能有几个知己?
程公公:既然高中丞与李白是知己,那为何五年前高中丞要置李白于死地呢?
高适的书童:中丞。
高适:我们年少相识,我二十岁那年洞庭湖畔我们相识,因为他要杀我。
程公公:哦?
高适:那是我第一次云游四方,我出身渤海高氏,行次三十五,人称高三十五。我的祖父于高宗朝时为安东都护,屡破突厥、高句丽。去世时配享乾陵,赠左武卫大将军,渤海郡王。我的父亲对我期望极高,盼我有朝一日,像我祖父那样直破漠北,封狼居胥。
少年高适:子曰,学而时习之。
高适:但是读书识字,对我却是极困难的一件事。我一读书,书上的文字就像水中蝌蚪一般游来游去,乱作一团。
高崇文:为人谋而不忠乎。
少年高适:为人谋而不忠乎。父亲,恕,恕罪。
高崇文:高家枪法有传人了。
高适:我父亲文武双全,但直到他在广东韶郡去世,也只是大唐一个边远小郡的长史。那年我十六岁,母亲早已去世,父亲不事经营,两袖清风。我扶灵从广东回到广陵,下葬之后,家中已然四壁空空,天地间只剩我高适孤单单一个人。三年守孝后,我决定离家,去长安,虽然读书不成,但我还有武艺在身。那时正当我大唐开元盛世,我要直趋长安,叩天子门,成不世功业,复我高家的赫赫威名。我不知道的是行路难呐,从广陵出发西行,不到一个月,眼看将到洞庭湖,我已经行囊见紧了。
山贼:让开!
青年李白:毛贼,留下!好个贼人,身手不错,骑在马上做什么好饭,有本事下马,我们一决高下。
青年高适:阁下说谁是贼人?
青年李白:偷我马匹行囊,还不是贼?
—未完—
注:以上台词片段来自公众号『天天搞台词』逐字整理,如需台词完整版,请关注公众号获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