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渐热起来了,君君不禁回忆起小时候的夏日:
每次吃完晚膳时天还亮着,夜空就像浸了油的纸,总是半透明体;
还有小卖部里琳琅满目的零食,身上黏腻的汗渍……仿佛一切都无穷无尽。
正如《从前慢》中所唱的: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的我们,聊天发语音,见面靠视频,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用表情包代替了。
我们似乎已经忘记——
最真挚的情感,往往都在一字一行间流露出来。
因此,这部国内第一档明星读信节目,就是这个浮躁时代里的一股清泉:
《见字如面》
节目组邀请了一群功力深厚的老戏骨、敬业的青年演员,
以朗读的方式,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故事,
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阅读来传递温暖人心的力量,
做到了真正的「见字如面」。
一封书信、一张长桌、一位念信人就是它的全部。
当然信件的选取,也都是一些直击内心的私人信件。
有两千多年前的第一封信件;
有出自韩愈、黄永玉、曹禺等名家之手;
也有林徽因的分手信、蔡琴致亡夫的信等等。
是的,写信人有的是明星、有的是作家,还有的是民族英雄;
但在信里,他们都以最平和的姿态,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情感。
每封信平均朗读时长5—7分钟,整集节目60分钟,
此外,每段朗读还被做成“单曲”传播。
演员王耀庆和张国立,分别在节目中扮演黄永玉和曹禺,
朗读了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信——
黄永玉写给曹禺的“批评信”,以及曹禺的回信。
这两封信,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坛一段赤诚相见、披肝沥胆、见骨见血的交流。
黄永玉的信中毫不掩饰地向曹禺表达仰慕之心:
“我爱祖国,所以爱你”;
更在信中诤诤直言: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没有客气,没有心机,是朋友间去掉恭维魅惑的“洞见”。
而王耀庆读到这里时,表情严肃;
眉宇间透着十万分的认真,简直全身上下都是戏~
黄永玉认为曹禺沉浸与众人的夸赞之中,渐渐的懈怠了。
读出“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这句,王耀庆语气深沉又急切。
收到黄永玉的信十三天之后,曹禺很快回复了一封长信。
信里不但没有怪这位后辈的耿直,还真诚地感谢起黄永玉的坦率和真诚。
并由衷地希望:
“但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光阴。”
演员读完书信,鞠躬说声“谢谢”就转身离去。
然而他们读出来的情感,却多次戳中观众的泪点……
写信人早已不知去向,只剩读信人怅然若失。
金马奖影后归亚蕾,读了蔡琴写给亡夫杨德昌的一封公开信。
蔡琴与导演杨德昌因电影结缘,然而杨德昌在结婚时提出“无性婚姻”的想法。
他说:“我们应该保持柏拉图式的交流,不让这份感情掺入任何杂质……”
或许是对爱情太痴情,蔡琴同意了。
婚后,在杨德昌没有电影拍的时候,蔡琴甘之如饴地唱歌赚钱养家。
杨德昌最终成为“台湾新电影”代表人物,然而他却主动提出了离婚,并坦白有了外遇。
离婚后,杨德昌给这段婚姻下结论:
“10年感情,一片空白。”
2007年杨德昌去世,媒体都开始轰炸蔡琴这位前妻;
经过一天的沉淀,蔡琴写出了这封公开信。
“早知道他生命这么短暂,我愿意早点跟他离婚,放他好好享受他的生命。”
感人的文字加上归亚蕾老师的娓娓道来,就是一颗催泪炸弹。
看演员不同的读信方式,也能看出他们的表演习惯来。
比如人艺的前副院长濮存昕朗读老舍作品,一字不改;
而徐静蕾和王千源,都是演惯了生活戏的,
就会不自觉地在朗读时改一些词。
对于好演员来说,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封信,也大有文章可做。
其实君君很喜欢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
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
并非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
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如今的生活,每天快节奏,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现象。
我们羡慕“从前慢”,羡慕“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浪漫;
或许我们能从这档节目中感受些许温存。
也希望,在奔波路上的你,可以偶尔驻足——
赏一朵花,品一杯茶,和亲爱的人认真聊一聊。
你可以不必写信,但至少能够一心一意地交谈一次,
就好像,全世界只有你们两个人一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