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林真心/文)
2023年,剧集市场仍处于内容升级的红利期。
灯塔年度报告显示,全年剧集数量294部环比减少10.6%,但大盘正片总播放指数逆势增长7.7%。数量减少,延续了全行业提质减量的大趋势;但正片播放指数的提升,证明剧集市场已经等到了市场温度的拐点。
爆款剧在这个节点上的价值被进一步放大。也正因如此,总结哪些剧集是真正的“爆款”,在目前有着更关键的意义。
但也就在今年,爆款在大众和行业的讨论中,出现了维度上的争议,越来越多的剧集被不同方面认为“爆”。那么,到底哪些剧集算得上去年的“爆剧”?
本文将基于两份统计进行讨论:一份是狐厂娱乐观察与云合数据总结发布的2023年剧集集均与累计播放的TOP20;另一份是搜狐娱乐深度收集了50位行业媒体人的爆剧观点,他们眼中的2023爆剧有哪些,对于爆剧的选择又有哪些标准?
2023年,哪些剧算“爆”?
年底,狐厂娱乐观察联合云合数据总结了2023年综合集均V30有效播放TOP20的剧集(数据截至2023年12月15号),和2023累计有效播放TOP20的剧集(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5号)。
两个榜单的前四名是一致的,分别是“一飙三长”:《狂飙》《长相思第一季》《长月烬明》《长风渡》。
展开全文
这份榜单是基于云合的数据统计。在评价爆款的体系里,反映播放热度和平台综合表现的数据一直是行业瞩目的硬指标。
但这也非判断爆款的唯一指标。
事实上,在营销手段、粉丝应援等机制越来越成熟的当下,单一的榜单数据越来越难以完整呈现一部剧的影响力。同时,因为行业榜单较多,粉丝制作“战报”引用成绩也五花八门,不同榜单的差异让分析者不得不寻求更多参考标准。
搜狐娱乐收集的50位行业媒体人的投票,恰恰反映了他们作为分析者,对年度爆款的认知。(统计截至2023年12月15号)
虽然媒体人的评价标准相对主观,但通过较大的采集样本,我们还是能从中提取一些共识。下图列出了所有获得媒体人投票的剧集。
综上,从两份统计排行前列的重合项,我们可以对今年真正有影响力、对平台有价值的“爆款”,有一些整体的感知。
进入两榜TOP5的《狂飙》《长相思 第一季》《莲花楼》《长月烬明》。
进入媒体人榜TOP10、并进入数据榜有《漫长的季节》《去有风的地方》《云之羽》《偷偷藏不住》《宁安如梦》。
其他进入狐厂X云合集均/累计播放TOP10的还有《长风渡》《一念关山》《云襄传》《归路》《玉骨遥》《他是谁》。
《狂飙》和《长相思 第一季》在两份榜单都牢牢占据着第一、二位。
前者台网双爆的数据制造了少见的出圈盛况,不止一位媒体人在受访时指出,《狂飙》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全民爆款,是身边家人都在看、在讨论的社交货币,上一部这样的剧还要追溯到《人民的名义》。
《长相思 第一季》则是开播大热,并稳稳接住了播出热度的平台爆款,除了播放量强势,也能够满足媒体人所有的评判标准:话题度高、演员集体出圈、路人口碑好等等。
而在接下来的排位中,两份榜单的差异有更多解读空间。
媒体人们的评选表现出一定的口碑导向,《莲花楼》和《漫长的季节》在绝对数据上并不突出,前者在会员收官时才实现站内破万,后者的热度甚至达不到站内热度的爆款指标,云合集均热度也掉出前十。
但口碑导向的价值在于,相比豆瓣评分偏低、播出期热度话题度高的剧,口碑剧对于平台意味着更长效的优质资产,会有剧迷反复观看进而对平台产生粘性。
当然,播出期的播放量和话题度,因为与会员拉新、招商直接挂钩,短期价值同样有很高的权重。
这也是《长月烬明》这部口碑一般的作品,依然在媒体人榜中杀入前五的原因;而《我的人间烟火》有超高的讨论度、有演员出圈,所以让媒体人比较有感知,但从播出情况看这种讨论显然并未转化为观看,只进入了单榜。
而一些除了吐槽几乎没有话题出圈的剧集,虽然靠着IP或演员的基本盘数据也不错,但媒体人就相对缺乏爆款认知。
长期价值或短期价值、口碑或流量,在两份榜单的对比中,不难发现,目前在评判爆款的时候,没有单一数据能作为决定性的指标。
这也催生了今年行业的显著问题,即许多人提到的“爆款通货膨胀”。
爆剧的标准在哪?
在过去一年中,平台侧曾经发声认证过若干部爆款。
这显然也是平台策略的一部分,平台内能够上线更多爆款,能说明其拥有更好的品牌价值和商业化空间,在降本增效的当下释放利好。比如此前还有广告部门把站内热度2.8万的《玉骨遥》列入暑期爆款,是基于该剧的招商情况好,罕见地实现了全剧“满广”。
此外,认证爆款也成为社交媒体、专业榜单等平台宣示影响力的一种方式;同时,在播剧集也往往会通过制作“战报”、粉丝传播等方式,与平台联合制造“爆款”声音。
众声喧哗,进一步加剧了“爆款”概念的模糊和泛化。
在受访的50位媒体人中,36位认同目前存在“爆款通货膨胀”的问题。
除了媒体人,剧集制片人阿辉也对搜狐娱乐分享了个人感受,“爆款剧的评判标准,近十年浮夸了很多,尬吹明显。一部号称爆款的剧却没有成为大众娱乐,那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是圈地自萌。”
具体到今年,某爆款剧宣A认为关于“爆”的拉踩讨论比以往更严重了,“因为主要平台大部分关闭了播放数据,很多剧就会发各种抖音、猫眼的战报,粉丝也到处吹。其实我的标准没怎么变化,没有下沉的剧就是算不上爆。”
剧集的破圈与下沉,依然是行业人士判断的关键指标,而所谓“通货膨胀”,更大程度上是在更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判断的难度在升高。如剧宣人员B所言:“我一直觉得路人都在看的才算爆,只有粉丝看的只能算‘火’,但今年很多我觉得是‘火’的剧,网上都说算‘爆’。”
该如何在当下如何进行获取信息的权重?搜狐娱乐根据50位媒体人的回答,梳理出了他们最关注的指标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媒体人认同爆款需要国民度,其中很多指标是基于这一共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人物/演员出圈、出圈梗和长尾效应,都指向剧集的长线价值;而能够吸引观众反复观看的剧,往往也会有自来水传播、破圈的特点,这是一套逻辑闭环。
而另一边,播放期的热度数据、话题讨论度和二创热度则体现了流量型、话题型剧集存在的必要性。
应该认为,这种杂糅的标准体现了过去几年来行业转型的重要性。
从“流量为王”转向“内容为王”,从To B转向To C,行业其实认同仅靠做好后一项标准,会越来越滑向圈地自萌;只有兼顾了前者,长线价值才能实现行业的远景发展。
到底要制造怎样的爆款,答案似乎也比较明显了。
制造“爆款”
在较长时间内,行业内或许都难免会存在两类内容。
一类是流量型爆款,粉丝们在播放期夹道狂欢,播放热度和讨论度数据都不错,但制造真正的跨圈层声量和长线价值方面,难度相对更大。对于平台,这是巩固基本盘的需求。
近几年,行业性的内容升级对这类剧集提出了制作上的新要求,在服化道、特效等细节方面,头部剧集基本都有更好的质感。
另一类是破圈向爆款,以新的类型或选题,制造观众的新鲜感,打通情绪价值进而获得破圈效应。但这种探索也存在一个节奏问题,即可能过度追求质感、突出口碑,放低了大众向的娱乐属性。
在这两个方向上,《长相思》和《狂飙》可以视为制造爆款的两个典范。
前者在大IP+大流量的路径上,加上了完整的故事、人物,服化道的升级,突出了更好的质感,正如去年以来多部出圈的古偶,放大沉浸感吸引观众上头,在长视频基本盘的体量基础上进一步放大出圈。《莲花楼》的出圈也是类似的逻辑。
后者则是靠着现实题材的高情绪价值,在好故事、好表演的基础上,制造了观众的共情和深度沉浸。《漫长的季节》也是靠着这些元素,把小众的悬疑题材推到了新高度。
目前依然处于一个尝试的阶段,如《三体》这样的新类型,以及今年喜剧、武侠等类型的热度重燃,都可以视为发力第二个方向的突破。
在这两个方向上,内容升级开道,长视频行业希望走通的,是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并举的理想化未来。
同时,去年以来平台服务能力和制片方营销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为制造爆款带来了更多想象力,《长相思》播出期的很多营销都值得参考。
这个过程当然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正如某平台高管的名言“一个平台每季度有一部《甄嬛传》就足够了”,平台需要的是明确的方向和更高的概率,在品质与效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而在这个层面上,2023年剧集市场还是表现出了比较正面的信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