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我的老爹老娘

摘要: 文/张建芳自到卫健系统工作以后,写的宣传稿子很多,唯独关于父母的文稿没有写过一篇。不是不想写,而是对父母一辈子的怀念,藏在心底,落笔容易,成文却难,总害怕手中的拙笔写不出父亲母亲...

文/张建芳

自到卫健系统工作以后,写的宣传稿子很多,唯独关于父母的文稿没有写过一篇。不是不想写,而是对父母一辈子的怀念,藏在心底,落笔容易,成文却难,总害怕手中的拙笔写不出父亲母亲的精彩人生,从而薄化了对父母的爱。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在我的世界里,我的双亲好像从未走远。父亲高大英俊,热情潇洒、睿智有头脑、刚正不阿,有敢担当。母亲,朴实善良,勤劳勇敢,有爱心,其平凡而光辉的形象早已烙在我的脑海、心海,融进我的生命里,成为永远不会模糊的,一直为之骄傲的印记,成为指引我前进的光。

夏天远了,秋天渐渐微凉。“华儿,早晚骑车子,必须穿外套了,别着凉了!”。好想好想再听到您喊我一声乳名,哪怕是片言只语,心也安然。虽然我已步入中年,但在您的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永远忘不了2019年9月,老娘生日的那天,家人都早早赶到医院。当弟弟用小勺挖了一点蛋糕,放到她老人家唇上,并趴在她耳边说:“娘,今天是你的生日,吃蛋糕了!”“快看,老娘唇边的蛋糕不见了!” 我们都好激动,真是奇迹啊!可能是母亲感知到孩子们陪着过生日特别高兴的缘故吧。就在下午,母亲走了,永远离开了我们。自此,我们再无母亲。

俗话说得好,娘在家就在,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叫声老娘,有人回应,那才是这辈子最心安的时刻。有时心累了,就愿往老家跑,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让人难以割舍的牵绊。一种浓浓的思绪,那么的亲切、自然而谙熟,总让人有一种归家后的甜蜜,疲惫时的抚慰,哪怕是看一眼住一晚,心也坦然。

炎炎夏日,室内母亲安装的空调正输送轻柔的风感,就像妈妈手中轻摇的蒲扇。里屋书桌上,那是1978年3月阳信县人民政府专门为父亲在家乡校舍改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而特发的奖状,静静地矗立着,虽然有了些陈旧年代感,但勾起我对旧时光的追思和回溯,对父亲的敬仰油然而生,更增加了一种写写我逝去的父母的冲动。

早前和三妹聊天,她说,把老娘的一生写写吧,到时候我给你充实,让小妹补充。老娘健在时,就想为老父亲写一篇传记,这是我想了很久要做却一直没做的事。看到别人笔下的父母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我心中无墨,倒不出啊,所以迟迟没有落笔。妹妹鼓励我说,父母本是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就一块写。好啊,姐妹同心,齐力断金,自己也要加油!

“养儿方知父母恩”。拙笔片语,用以表达一下自己对父母亲的思念和对父亲母亲的爱。

(一)怀念父亲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这首歌曲,就像为我父亲而写,写出了我的心声和思念,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勤劳、善良、慈爱的父亲,尤其在元旦、春节、八月十五等家人团聚的节日,怀念父亲的情愫一直萦绕在心头。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近30年了,几次提笔想写点纪念父亲的文字,只恨自己胸中无墨,文笔太浅,一直在踯躅,迟迟没有落笔。

我的父亲出生于1937年,祖上几代单传,到我爷爷奶奶这辈才开枝散叶,兄弟姊妹多,父亲在家排行第六,村里人喊他老六。父亲身高1.84米,体态魁梧,相貌俊朗,人聪慧睿智,他继承了爷爷奶奶的好基因。作为农民的儿子,他能吃苦耐劳,庄稼活儿他也样样精通,是生活的行家里手。他热爱生活,多才多艺,如鼓子秧歌、京剧、吕剧、二胡都会来一段,还写得一手好字,因为当时是富农成分问题,无法继续学业,16岁就去北京闯荡生活。

展开全文

20世纪60年代,在表姨的撮合下我的父母亲走在一起。他们是郎才女貌,琴瑟和谐。母亲性格好又知书达理,虽然妯娌们一大帮,从没红过脸。随着姐姐的出生,挤在奶奶腾出的那间房子里已然不合适。为了给母亲一个像样的家,父亲上砖窑厂做工。他“白手起家”东挪西借,终于盖起了3间大瓦房,撑起了我们家的一片天。我们姐弟五人,从小到大,也在父亲的庇护下茁壮成长。

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我们的村子。村里50亩果园向外承包,承包期5年,望着一大片大一片光秃秃的树枝,当时无人敢接。当时在天津做工的父亲手下带领了好几百人,干得正红红火火。

听说这件事,他果断做出决策,第一个带头返乡承包果园。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有魄力和大胆的举动,很多人不理解。

您成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父亲相信科学种植,聘请了2个师傅管理果园。那时果树几天就得打一遍药,没有机井,水是靠大家用肩挑。除草时,怕除草剂对果实有影响,只能弯着腰,用锄头一下一下刨,可您从不喊累。从果子成熟到净园,花钱请多人摘果,码成一堆一堆的,来来回回拉货的大卡车不断,远销天津、北京、济南、滨州等地,每天门庭若市。小贩也找上门,您很大度,手里没钱的,您就赊着。

那是父亲意气风发的年头,腰包鼓了,总是满面红光的精神头。我还记得父亲还想建窑厂,去参观学习了好几次,后由于身体原因才停下来。记得90年代初期,当地的“万元户”可不多,这在当时令人羡慕的荣誉了。

父亲致富不忘乡亲,第一个购买一台14英寸彩电,让乡亲们免费看,那种热热闹闹的场面,很令人回味。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购买家电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让人感到骄傲的事情。

父亲是当地私人捐资助学(2000元)的第一人,他还给村里学校安装风扇,换全套桌椅,当年县教育局还给您发了奖状,母亲说当年村里大喇叭播了一个月。

后来,父亲出钱买下村委不用的老房子改建成四合院。房子是水磨石,浇筑的屋顶,您说是为了日后往上做二层楼做准备,我记得连县城的人都慕名来参观。

父亲是忠孝两全,最先把奶奶从老房子接到敞亮的新家住,有我陪同住西间,奶奶住东间。父亲重情重义,带领着侄子侄媳们为七叔家盖起5间大瓦房。在父亲的操持下,他的14个侄子都成家立业,并没有因为成分高而单着,就连“闯关东”家人都落叶归根,这也是最让您骄傲的事。

在父亲的带领下,乡亲们也找到致富路,纷纷跟着栽上了果树。几年下来,扒了祖辈的土坯房,建成宽敞结实的砖瓦房,小煤油灯也换成了电灯,我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父亲是一位心怀国家大事的人,父亲平时看新闻联播。我们爱追剧,换台又不敢,心里干着急,就不明白,枯燥无味有什么好看的。父亲与时俱进,注重学习,老家的组合柜上还整整齐齐地放着他喜爱的六卷《毛泽东选集》。

九四年六月,父亲骤然离世,在世五十八个春秋。父亲的一生虽说短暂,但他就像风雨中的一把大伞,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又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人生前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好不容易把一帮儿女养大成人,本该享几天清福,而您却早早走了,我们空留遗憾。

父亲之恩重于泰山,儿女情长深似大海。虽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乃人间常情,然而养育之恩、骨肉之情又怎能随风而去,淡出记忆呢?

光阴似箭,逝者如斯。父亲离开我们已经近30个春秋,但岁月流逝带不走我们对您的无尽思念和深深敬仰。我要告诉父亲,如今儿女们生活得都很好,有汽车,住楼房。小辈也很争气,上的大学是211、958大学,咱家有研究生、未来有硕士博士。我的两个女儿有亲人的帮助也安定下来,去了我一大心事,正是心有所想皆如所愿。

现在您长眠,我们常念。天堂的父亲你好吗?我想你了!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让我好好爱你一次!绕欢膝下。

【作者简介】张建芳,笔名张芳,山东滨州人,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喜欢写作,用笔墨煮时光,用心灵抒情怀,以文为马,行走天涯,见证诗和远方。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牛哄哄导航本文地址:https://nhh123.com/wangzhi/2737.html发布于 01-0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牛哄哄网址导航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