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话题度最高的电影,非《孤注一掷》莫属。
哪怕你没有看过电影,也会因为无数短视频和报道,对“缅北”两个字充满警惕。
年轻人潘生,以为是去新加坡工作,实际上沦为了诈骗集团员工。电影拆解了网络诈骗的套路,呈现了大量惊悚、刺激的犯罪细节。
集中营式的诈骗工厂、虐待、电击、杀人……看得人心惊肉跳。
电影落幕,人们也不禁要问: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陌生人画的饼?
为什么人们会对危险信号视而不见?
为什么有人得知真相后依然执迷不悟?
为什么高智商在骗局面前也会不堪一击?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陌生人画的饼?
为什么人们会对危险信号视而不见?
为什么有人得知真相后依然执迷不悟?
为什么高智商在骗局面前也会不堪一击?
在我们眼中,上当受骗的人无非三种人,一是毫无防备之心的傻白甜,二是不懂人心险恶的可怜虫,还有无法克制欲望的贪婪者。
但是在《我们为什么会受骗》一书中,作者玛丽亚·康妮科娃指出,在某个时刻,每个人都会成为某一类骗局的牺牲品。
展开全文
玛丽亚·康尼科娃|上海文化出版社
人之所以会被骗,恰恰是因为深信自己不会受骗。
玛丽亚·康妮科娃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她研究了大大小小的知名诈骗案,上至案值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庞氏骗局,下至市井常见的小花招,从心理学角度剖析这些骗局的共同点,解释骗子是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来支配受害者的。
简单粗暴的偷窃、入室盗窃、暴力犯罪和威胁恐吓,被称为“硬性犯罪”,而欺诈则是依赖软性技巧的活动,靠的是信任、同情与口才。
玛丽亚指出,真正的欺诈高手从不强迫他人做任何事,却会让人成为自掘坟墓的同谋。
他们不偷不抢,我们却自愿把财物双手奉上;他们不用威胁任何人,我们却编出故事来自己骗自己……
骗子会让我们相信,我们拿出钱,是因为我们自己愿意相信,而不是因为他人强迫或者被人煽动。
所以,我们甘愿把金钱、荣誉、信任、名声、地位和支持,交到骗子手上,而丝毫意识不到事情的真相,直到一切已经太晚才追悔莫及。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骗?
曾经有专家做过一项研究,想寻找被骗者在个性上的共同点,从而在源头上避免更多的人受骗。
但通过实践发现,他们其实并没有个性上的共同点。
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们,其实都没有所谓的“受骗共性”,而真正能起作用的是受骗的环境,也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此时你的生活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因此,身陷财务危机的人更容易被骗钱,失恋的人更容易被骗爱。
有位大学同学就经历过一次网络诈骗。
当时班里有一个男生追求她,她拒绝了,之后这个男生也经常找她聊天,但只是聊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交流非常客气。
一天,男生在QQ上问她能不能帮自己一个忙,女生对拒绝他这件事心存歉意,听到可以帮他的忙,就立刻回复了。
男生说手机欠费停机,工资卡也没钱了,能不能借自己200救救急。
当时大家都刚刚工作,月底钱不够花是常有的事,女生没有多想,立刻就到楼下银行汇了款,当时还没有手机支付。
只有200块的汇款,也不会引起营业员的注意。
回到办公室,她打开电脑准备给对方回复说钱已经转了,结果就看到同学群里有人问:某某的QQ号是不是被盗了?怎么忽然向我借钱。
女生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碰巧骗子偷了被自己拒绝过的人的账号、碰巧她心存歉疚、碰巧她想用帮忙的方式减轻这份歉疚,诸多碰巧,给了骗子最好的时机。
就像《我们为什么会受骗》中所述: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聪明,在骗局面前都不是无懈可击的。
有了互联网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我们与他人交流、联系的方式,到我们购物、饮食、安排会议和约会的方式,都是如此,所以诈骗的形式也丰富了起来。
书中统计,仅在2012年一年,美国互联网犯罪举报中心就收到了近30万起网络诈骗举报,涉及金额高达5.25亿美元。
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手段,自古以来所有骗子沿用的都是同一套技术,那就是操控他人的信任,利用信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过程包括:
首先确认受害者的身份:他是谁,他想要什么,如何利用他的欲望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这是“料敌机先”。
接着建立共情关系:在实施计划、启动骗局之前,会和对方建立感情基础,这是“动之以情”。
之后,骗子会吸引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并将其说服,这是“请君入瓮”。
到了实施骗局的阶段,他会编织一个“完美故事”,让你产生向往,并且拿出证据来引导对方的思考,让他觉得这么做对自己是极其有利的。
媒体曾报道一个“相亲诈骗案”,周女士在婚恋网站上认识了一位异性,两个人聊了两个月的时间。
一次,对方说自己要出差,请周女士帮自己打理一个投资账户,结果在打理账户过程中,周女士亲眼看到他一次存入三五万,就能有翻倍的收益。
而这正是骗局的开始。
之后,周女士开设了自己的投资账户,账户里赚到7万时,要存够10万才能取;存够10万,门槛又调到了20万……
就这样,周女士前后投入了58万,包括父母的钱和贷款,才发现自己进了“杀猪盘”。
受害者在过程中会产生疑心,但是想到自己在金钱或者情感上付出了太多,此时退出,这些就都付之东流了,于是会自己欺骗自己,甚至继续追加投资。
等到受害者被彻底骗得身无分文时,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事发后,骗子逃之夭夭,很多受害者意识到自己被骗,如果不是特别巨大的损失,会选择认栽认赔、保持沉默。
毕竟,家丑不可外扬,承认自己被骗,就难免被别人当作“傻瓜”、“笨蛋”、“白痴”。
玛丽亚·康妮科娃在书中讲道:无论是贪婪也好,焦虑也好,任意一种情绪被唤醒,都足以遮蔽我们的判断力,削弱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变得易受影响。
比如人在遭遇挫折、走入低谷、抬眼四周都找不到光明的时候,内心的焦虑、恐慌、不安,就更容易战胜理性,走进骗子的圈套。
所以说,骗局的受害者,并不只是愚昧、自大的人,他们也许只是被环境所困、处于绝望或脆弱时刻的普通人。
作者|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
人生路长,只有身体无恙,
才能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
十点特创【自愈养生营】,
邀请忠于自己,忠于健康的你加入~
营内每天养生知识放送,
专业养生顾问1对1解答,
每周定期养生课程分享,
与同频养生人一起打卡共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