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河东节度使安禄山率兵15万在范阳举旗造反,很快就占领了洛阳。第二年的六月九日,潼关陷落,长安立即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安史之乱,老气横秋的唐玄宗,没有了当年的威武霸气
这天清晨,皇宫中的唐玄宗在极度恐恐中换上便服,带着太子李亨及杨贵妃姊妹、杨国忠和几百名侍卫兵,仓惶从侧门逃出宫城。
次日,奔跑了一天的唐玄宗极度疲惫,当他们一行来到马嵬坡时,突然,随行的侍卫兵发起了兵变。
正骑在马上的杨国忠冷不防被身边的一个侍卫兵一刀砍下马来,乱兵拔刀当即把杨国忠砍成肉泥。
惊恐中的唐玄宗还没等缓过神来,众侍卫上前逼迫李隆基,让他下令缢死杨贵妃。
摆在李隆基的面前只有一条路,他只能忍痛割爱令杨贵妃自缢,总算平息了兵变。
兵变是平息了,但是很难形成一股绳了,李隆基只好把队伍分为两路,一路由皇太子李亨带着一部分人逃往朔方;一路由他自己带队去川西南的蜀地成都。
展开全文
唐玄宗逃到达河池郡后,形势危急,他当即任命皇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同时又任命永王李磷为江陵府都督、山南东道等5个地方节度都使。
而后唐玄宗辗转来到了成都,过了半个月,传来消息,说他儿子李亨在武城南的楼上即了皇帝位,也就是唐肃宗。
李亨做了皇帝后,当即宣布,他父亲玄宗当政时的所有任命都是无效的。李隆基知道这是儿子逼宫,让他颐养天年了,虽然生气却又无可奈何。
就在这时,又传来坏消息,西平郡王哥舒翰兵败投降,渔关陷入了安禄山之手。
此时,监察御史高适正和众大臣一道弃长安城而行,他们经过骆谷关、华阳关,穿过兴道,最后在河池郡追赶上了唐玄宗一行。
高适向玄宗献策说:“愿意招募勇士来抵抗贼人。但是,已经失去了作战意志的唐玄宗,并不赞同。这时,又有几个大臣向玄宗建议让诸王分别去镇守各地,抵抗安绿山的进攻。
这一提议,当即遭到了高适的激烈反对。但高适的进谏并未被唐玄宗采纳,依旧任命李磷为江陵大都督。那么,高适是什么人呢?
高适和李白、杜甫的交往,因战争各自利益反目成仇
高适祖居河北,是将门之后。天宝三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小他11岁的杜甫。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开封、商丘,在这里两人遇到了边塞诗人高适。
三人性格相投,谈天说地,写诗喝酒好不快活,彼此约定第二年再次相会。
天宝四年春,高适和李白、杜甫一起游开封、洛阳等地,到秋天又前往山东。
高适在开封所作的题为《送杨山人归篙阳》,而李白有几乎是同题的《送杨山人归禽山》卷的诗。还有,李白和高适《送蔡山人》同题的诗在李白那里也能看到。
天宝五年秋,高适还和李白、杜甫从东平游浪阳一带,这年冬,他们又一起去北海郡和太守李进相会,在其《同群公登淮阳圣佛寺阁》作品中有记述。
不久,高适离开洛阳“东征”,次年去涟水县北,从那里北上,游访东平、坟阳、鲁郡、曲阜等地,被北海太守李道招请时,他与李白、杜甫再次相会。
天宝十一年秋,已经49岁的高适辞去河南封丘县县尉的职务来到长安,和这这里的杜甫、岑参、储光羲等人住在一起。之后,为求取功名,高适投奔了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
哥舒翰知道高适是名门之后,就任命他为河西幕府的掌书记。也就是负责处理文件公务的官职。高适的才干很受哥舒翰的赏识。
于是,哥舒翰带着高适入朝拜见皇帝,在玄宗面前,哥舒翰极力推荐高适。一年以后,高适正在河西担任幕僚时,发生了安禄山造反的事。
当时,战事紧急,朝廷为对付叛军,就把河西节度使属下的幕僚配置到河东。机会来了,高适走了好运,从幕僚晋升为山西绛县的长史,掌管兵马。
不久,高适又担任了左拾遗、监察御史,协助哥舒翰防守渔关。
再说唐玄宗把各王爷分派到各地去镇守,但在诸王中实际上赴任的只有永王李磷。
李磷于来到襄阳后,就开始在江陵招兵买马,招募了3万多兵士。又把蓄积于江淮一带征集上来的巨万租赋作为军费,开始作好战争的准备。
这时,肃宗得到这一消息后,马上向李磷发出回到属地的命令,可是李磷并没有听从,而是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率领五千兵士的舰队,顺长江而下,向广陵进发。
在这之前,唐肃宗已经认定永王李磷造反了。于是就把反对“诸王分镇”的高适召到长安,征求他的意见。
高适对唐肃宗讲了:“永王占据江东的利害关系,如果趁他羽翼未满去围剿,永王必败!”
肃宗听了很赞赏,于是,就诏命高适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派他和淮西节度使来填、江东节度使韦涉一起去讨伐永王李磷。
李白的道家侠客梦,想施展才华,却误入歧途
李白的祖先是西域碎叶人,后来其父逃到四川,定居在绵州昌隆县青莲乡,李白出生于此。
李白这人大家都知道,聪明绝顶,而又有侠客风范,他从24岁开始云游,包括在京城翰林院供职,一直到60岁,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
天宝十四年,55岁的李白,从安徽涂县顺长江而上,来到了贵池县,随后又去了金陵。
便听说了安禄山起兵反叛的消息,李白急忙托门人把在山东的子女安排去南方避难。他自己则亲自去迎接在河南省商丘的妻子宗氏。
这时战乱,越演越深,第二年春天,李白又带着宗氏逃到了当涂、宣城,接着又到了浙江嫌县避难。
这年的秋天,李白得知潼关陷落,唐玄宗逃到四川的消息。于是,便沿长江往西,隐居于庐山。
这年年底,永王李磷派人三次请他出山,李白终于下决心投入李磷的幕下。
此时的李白自比诸葛亮,想要建功立业,他意气风发,在江西九江写了《永王东巡歌》赞美永王是乱世王者。
这时的李白,还并不知道永王已被唐肃宗看作是叛军,成为讨伐的对象。
就在永王以破竹之势攻下长江边的江苏丹阳时,却遇到了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和河北招讨判官李铣的抵抗。
当时,肃宗从河西、安西征调了万余名精兵,又调回了河北前线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所部5万军队,接着又任命了朝官与将帅,建立了一套新的军事系统,并对抗击叛军作了全面的部署。
永王手下这些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一遇到朝廷军队的攻击,顷刻间便瓦解了。部下纷纷投降了官军。
统帅永王李磷眼看抵挡不住唐军的攻击,他有些胆怯了,犹豫不决是攻是退,部将们也互相猜忌、无心恋战。
就在这时,唐军擂鼓喧天,发起冲锋,永王的军队顷刻间就被唐军打得七零八落,永王率叛军逃到白沙洲一带时,又遭遇丹阳岸边埋伏的唐军突袭。
这时,跟随在永王身边的幕僚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永王则带着几个侍卫,连夜逃到江苏晋陵,而后又逃到余干,最后逃到大灰岭,被江西采访使皇甫洗的部下捉住杀了。
身在大狱中的李白,满怀希望暗暗期待高适来救援自己,结果却遭到冷遇
李白也落荒而逃,他独自沿江西逃,先是平安地逃到了安徽舒州,然后又躲藏到了西边太湖县的司空山里。
李白藏在山里没几天,就被官军发现把他促住了,将其囚禁在寻阳狱中。
身在大狱中的李白,首先想到讨伐永王李磷的唐军统帅是他的好朋友高适。寄希望他们在梁宋间漫游所建立的友谊,所以他向高适发出了乞求援救的信号。
当时,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的高适接受肃宗讨伐李磷的命令,正率大军集结在安陆,李白满怀希望暗暗期待高适来救援自己。但是高适却没有任何反应。
高适面对朋友李白的求救,很清楚反叛面临的将是牢狱之灾,作为讨伐李磷的统帅,无论过去他和李白关系如此密切,这时想要给予他关照也是极为困难的。
当然,李白并非只期待高适。为了救出自己,他想尽一切办法,向各方面发出信息。比如,他不断地向当时的宰相崔涣送去求救的诗文。
当时,崔涣刚从四川绵阳刺史任上兼宰相,因为在危难时候,他保护过玄宗,因而得到了玄宗的欢心。
肃宗即位后,他又奉玄宗之命,去灵武送递传国玉玺和玉册。是肃宗身边的近臣。
因此,李白好几次写书信请求崔涣救助。
十二月三日,玄宗从成都回到离别一年半的长安,肃宗便于十二月十五日发出大赦天下的命令,除安禄山及李林甫你们江边了啊、杨国忠这些被看作是逆贼人的子孙外,各地有功之臣壮烈战死者的子孙,都分别给予了应有的恩赏。
这时,李白已经被决定流放夜郎时,正值唐军收复长安,朝廷赐给老百姓五天的酒食来庆祝。
李白是个犯人,当然不能参加这样的庆祝宴。这之后,李白沿三峡溯流而上,来到白帝城。
这时,宣城太守宋若思率领吴地的三千兵力向河南进发的途中,传来朝廷大赦的消息。于是,宋若思顺道往寻阳,把李白从监狱中救了出来。
因为,宋若思的父亲宋之佛与李白有老交情,因此,李白很是幸运。另外,还有江淮宣谕选补使崔涣也为营救李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出狱以后的李白就在宋若思的幕府中,代理了一段文书工作。但是到了九月,李白身体欠佳,于是,辞去文书工作,前往安徽宿松县养病。
李白和高适、杜甫三人作为好朋友在梁宋之间漫游,但是,由于“安禄山之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被划分为敌对两方:一方成为胜利者,一方则成为失败者。
胜利者的高适并没有去援救李白。这件事,对两人此后关系的恶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白怨恨高适在危难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而高适作为讨伐永王李磷的领导者,他是不不能出手救助李白的。于是其结果,就是两人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人都从自己的诗文集里把那段漫游的记录抹掉了。只有杜甫的《遣怀》和《杜工部集》的诗里,还追忆着天宝三年秋他们3人共同漫游的情形。
由于李白后来加入乱军获罪,为了把他的名字从自己的诗文集中删去,避开李白的名字,高适有意在其《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等作品里的人改成“诸公”。包括杜甫、岑参、薛据、储光羲等人。实现去李白化。
这就说明高适心里是一定不想让世人知道他和有谋反罪名的李白曾经有过亲密交往的。
而李白也是同样如此,在其大量的诗作中没有留下他和高适有关系的任何作品。
虽然,在安史之乱中,李白有相当多的诗作遗失了,但是,从现存的史料中还是可以看出李白对高适充满怨恨,他是有意地删掉了和高适有关系的全部作品,可见两个人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恩仇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