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长安三万里》居然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出圈儿”。
《长安三万里》剧组到河南省洛阳市某电影院进行路演,现场被观众质疑:为什么属于洛阳的戏份被掩盖掉?
更有甚者,在电影院门外,有两位男士打出了牌子“李杜相会在洛阳”以及“坚决维护正确的历史”,原因在于《长安三万里》将李白杜甫初次见面的地点设定在了长安而不是洛阳。
然后,一场关于“《长安三万里》篡改历史”的争议由此拉开,上到学者下到网友普遍参与,争议的焦点除了“一日三绝(吴道子、裴旻和张旭)发生在洛阳并不在扬州”之外,最核心的话题就是“李白杜甫相会在洛阳而不是长安”。
对此,笔者想当回《长安三万里》的嘴替,帮他们说句话。
一、历史记载有局限性
部分网友支持洛阳“维权”的依据是历史上有记载,李白杜甫初次相会地点在洛阳,时间是公元744年,第二次是在同一年的梁宋,第三次则是在公元745年的东鲁。既然历史书上有白纸黑字,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展开全文
严格来说,历史书上的记载当然是可信的,但也是有局限性的,一是李白杜甫所在的盛唐距离现在有一千多年,能查阅到的历史记载已经很少。二是李白杜甫在唐代并非主要人物,不会像皇帝和重臣那样做什么都有详细记录。
为什么影视剧拍清宫戏比较多?因为清朝距离咱们比较近,有大量文字信息留存,有些历史人物甚至连照片和录像都有。此外,清朝后宫有很多“实录”可以提供大量素材。
对于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而言,他们俩有没有一起去过长安有没有在长安喝过酒,这种事在当年真没有多少人在意,就算是去过没被记载下来也很正常,没有哪位史官闲着没事跟着两个不得志的诗人屁股后头写“实录”。
也就是因为这种历史记载有局限性,这就给现代人发挥想象提供了空间,就像高适和李白一样,如果按历史记载,他们俩初次见面时都是中年人,但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肯定高适和李白年轻时没见过面。
所以,《长安三万里》虚构了高适和李白年轻时的多次交往,这在艺术创作上是合理的虚构,并没有什么不妥。
就像电影里高适通过郭子仪救了李白一样,没人能证明这件事肯定存在也没有人能证明这件事肯定不存在,那就由着《长安三万里》发挥也没毛病。
还有哥舒翰投降这件事,历史上记载他投降是在押送洛阳之后的事,那么电影里哥舒翰在潼关誓死不降的剧情当然也不能算错。
二、李白杜甫会面地点没那么重要
李白和杜甫在现代名气很大,可是如果回到唐代,李白只是一个放浪不羁的大网红,你只要有钱有权就能把他叫来给你“带个货”。
杜甫虽然曾一度做官到左拾遗,但他仕途不顺名气也小,《长安三万里》高适经常欣赏的那本《河岳英灵集》收录了盛唐二十多位诗人的作品,愣是没有杜甫的。
杜甫从白居易、元稹、韩愈等人称赞他的作品之后才开始有名气,到宋代又经过苏轼、王安石等人的力捧才逐渐和李白齐名,在盛唐时他只能勉强算个小网红。
一个大网红和一个小网红的会面,在唐代能算多大点儿事,还没李龟年见岐王有影响力,毕竟李白杜甫他们俩在哪儿见面在哪儿喝酒对大唐对历史都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即使到了极度推崇李白杜甫的现代社会,他们俩的身份依然是诗人,在文学领域的地位虽然很高,但会面地点在哪儿并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什么研究价值,没必要太较真。
三、《长安三万里》也很无奈
《长安三万里》整部电影表达的主题是盛唐的繁盛和落寞,除了表面的唐诗之外,该片的整体氛围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来自大唐的气息和情怀。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最能代表大唐的城市是哪个?长安,只有长安。
长安这座城市的命运和大唐国运息息相关,盛唐时的长安是无数人的梦想,安史之乱后命运多舛又残破不堪的长安则是大唐命运的缩影。
对于一部时间和篇幅有限的电影来说,用李白高适两个人和长安扬州两座城以及黄鹤楼的命运,反映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变革显得非常直观。
为什么《长安三万里》没有特意去刻画洛阳?一是因为洛阳相当于大唐陪都,电影不可能舍长安取洛阳,只能有所突出有所放弃,除非这是一部三十集电视剧。
二是因为洛阳一度是安禄山的大本营,更是安禄山登基称帝的地方,公元756年,也就是李白杜甫初次相会后12年,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定都洛阳。
这就尴尬了,安史之乱是《长安三万里》着重表现的一段历史,毕竟这段历史对大唐、对李白、对高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更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长安是大唐的国都和象征,而洛阳是安禄山定都的地方,你让《长安三万里》的编剧导演如何取舍?
《长安三万里》的编剧和导演也很无奈,既然突出了长安,洛阳在这部电影里就很难得到展现机会,没办法,作为文学作品,做加法的时候也需要做减法。
四、对旅游影响有限
有位专家说,《长安三万里》这么宣传长安,大家都去西安旅游了,没人来洛阳了。
这话其实有点儿危言耸听,真正决定游客往哪儿去的有旅游资源、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等多种要素,怎么可能因为一部电影就导致大批本来要去洛阳的游客跑去西安。
综上所述,原则上来讲,只要电影没有故意抹黑行为,适当改编是文艺作品所允许的创作自由,没有必要太上纲上线,更没有必要揪着不放。
洛阳如果想多宣传城市,其实也可以搞一部电影。在唐朝,武则天最喜欢洛阳,就是她把东都洛阳改成了神都并定都于此,对于武则天这个大IP,洛阳还等什么,《神都六万里》卷起来再说,观众肯定爱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