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世间》小说,看到周秉昆、曹德宝、吕川、唐向阳、龚宾和常进步几个人,因为酱油厂出事故中各自的表现,被称为六小君子时,特别为他们自豪,为他们感动。
当时,新进酱油厂出渣车间的三个人唐向阳、龚宾和常进步,业务还不熟悉,不小心出错,漏出了三吨酱油,造成了很大的事故。
那时周秉昆已经去做销售,只不过是代理出渣车间班长。事故出来后,他第一时间在厂里贴出一份声明,把唐向阳、龚宾和常进步的责任也摘干净,紧接着把曲书记的责任也摘干净了。
秉昆在声明中强调曲书记对自己是千叮咛万嘱咐,是自己没有向新工友讲解清楚安全生产和操作程序,是自己辜负了曲书记的信任。最后要求按三吨酱油的损失来计算,所有的损失由自己一个人承担,从他每个月的工资里面扣。
唐向阳三个人当然不能让周秉昆一个人承担责任,坚决要求分担经济损失。那时吕川和曹德宝已经调到其他部门,看到朋友遇到了难坎,也要求厂里扣自己半年的工资,以减轻周秉昆的压力。
这件事一传开,厂里许多人对几个小伙子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给予好评,看他们的眼光都有了敬意。
他们的工资很低,一个月只有30多块钱,6个人全罚也要罚半年,不喝西北风也要回家啃馒头了。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周秉昆依然勇于承担责任,几个小伙子同甘共苦的精神让人感动,那时他们单纯,有一颗赤子之心,几个人配得上“六小君子”的称号。
后来,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他们一个个离开酱油厂,日子慢慢变好,但是他们的心已不在那么单纯,有的人变得自私,有的人变得贪婪,有的人坚定初心,有的人不改自我,渐渐地走向了各自不同的轨道,命运也随之改变。
我们看到的电视剧《人世间》,由于龚宾的头脑不清和常进步的没有听力,经过改编,秉昆原来木材厂的同事肖国庆和孙赶超,逐渐加入到了秉昆的同事加朋友圈中,并称为性情各异又相伴多年的“
六小君子”。
展开全文
“六小君子”
中,除了周秉昆的扮演者,几乎都是生面孔,吕川、唐向阳、曹德宝、孙赶超、肖国庆,一个个逼真本色,原生态接地气,外貌穿戴、神情言语、动作架势等活灵活现,将观众带入了记忆深处的生活图景。
01.吕川从政,安全着陆
吕川
是一个非常聪明、有理想的人,在酱油厂上班时听到曲秀珍说起夜校学习的事,其实曲秀珍也只是主要对周秉昆说的,但是吕川上了心,看到唐向阳在学习大学数学,就积极地靠近唐向阳,是为了多向他请教数学问题。
吕川的命比较好,他是一个烈士后代,被推荐去上大学,在北京认识了很多有志青年,眼界开阔,又有学识,毕业时进了政府部门。
靠着自己的努力,多年后吕川进入纪委工作,难得的是他一直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干部,一心替老百姓着想,反对腐败。
面对
审查周秉义
是否
腐败
一事,吕川在审查工作中,宁可被老朋友误会,也坚持原则,在完成审查得到结论后的第一时间,去看望秉昆,告知周秉义的审查结果,这足可以体现吕川的政治触角敏锐,做事有章法,坚持工作原则不徇私。
02.唐向阳,走技术之路
唐向阳
的父亲是一个校长,他算是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在酱油厂工作,但是一直梦想考大学。
高考恢复之前,他一直在努力学习,为了有一天能考上大学,他从来没有荒废过自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了研究所工作,娶了一位大学毕业当老师的妻子,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也是因为环境和眼界不同,唐向阳在上大学及工作的前几年,没有和其他“五小君子”的哥们年年相聚,被说这理由那理由的不出现。
直到周秉昆入狱后,大家也都四十来岁了,回想当年,感叹生活,唐向阳也主动张罗一次大年初三聚会,并主动去邀请了郑娟参加,让他代表秉昆,“六小君子”不能缺席,场面让人感慨万千。饭后又提议:“看老太太去”。唐向阳将散成一盘沙的“六小君子”聚在了一起,他也是为周秉昆拾起生活信心的幕后功臣。
果真是建立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在人生旅途的关键时刻,该做选择时,决不能犹豫不决,要抱定目标不放松,即便匍匐前进。
03.曹德宝,彻底黑化
剧中的
曹德宝
,其品行黑化,是从去曲秀珍家吃饭开始的,一发不可收拾,具体是:
吃饭喝酒,满足口腹之欲后,别人在饭桌上聊天,曹德宝开始在曲秀珍家客厅开始溜达,看到坐地式时钟,感觉很新奇,用手去探,结果将钟上的小鸟碰了下来,安不上了,没办法,只能带走了。吃人家的,还拿人家的东西?
虽然乔春燕脾气不好人又自私,曹德宝在家里一直是妻管严,但是在酱油厂货物积压卖不出去的时候,身为车间主任的曹德宝,替厂长招待客户,居然领了一个小情人,为的让她吃点好的。之后又以父亲过世,母亲一人在家,他要去母亲家住,一晃多日不回家。
看到
光字片拆迁
,秉昆住上了楼房,曹德宝和乔春燕也想以自己是光字片居民的身份再要一套房,给儿子结婚用。其实他们已搬出光字片多年并住上了楼房,这次就是想占便宜要房。
所以他们在光字片搬迁公告一出来后,就赶紧将自己的住房变更到儿子名下,回到娘家现砌了一个小房间居住,并以此名义说自己是无房户好去要房。被周秉义当众揭穿后,不甘心,曹德宝恶毒地写了实名举报信,告周秉义贪污拆迁款,致使周秉义在身患胃癌,还在坚持工作的情况下,被带走审查。
以上种种,真的是比较全面地将曹德宝的德行、自私、贪婪赤裸裸地摊开来,这也是人性中的一种。并且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少。
为人处事的精髓,就在于对人性“度”的把握,善于把握分寸,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艺术。
04.孙赶超,正情靠谱
最早是曲秀珍慧眼识人,虽然与孙赶超接触不多,却能看出对方为人靠谱。
孙赶超
是光字片六君子里比较困难的一位,但人品却挺出众,挺对得起他和秉昆这段友谊的,面对生活的困难,他没有像肖国庆媳妇吴倩那样动不动就哭穷,更没有像曹德宝、乔春燕那样人心不足蛇吞象,也难怪曲秀珍会对六君子和他们的媳妇说,下面的人要学赶超。
孙赶超家里很困难,生第一个孩子时就因为地方不够住,想要在自家房子边围起一小圈盖个小房间,而遭到邻居投诉,两家人还差点打起来,导致妻子于虹早产。后来因为郑娟嫁给了秉昆,她原来住的太平胡同的房子空了,好心的秉昆就把郑娟的房子免费让给孙赶超夫妇住,这才解决了住的问题。
随着
改革开放
浪潮袭来,一批批吃大锅饭的国企难以为继,孙赶超所在的木材厂也渐渐倒闭了。孙赶超不得不到大街上揽点零工干,这般辛苦也最多每个月赚40多块钱。妻子于虹做清洁工也有一定收入。
孙赶超因机缘,在一次帮鞋厂卖鞋的时候被骗鞋款,还是秉昆看到孙赶超要面临坐牢的危险,找秉义帮忙才追到骗子要回鞋款。
如此生活艰难下,孙赶超又遇到了人生大劫——身患肾病,在面临儿子因为自己病情,不想去上名牌大学而要在家干活赚钱,孙赶超经过对自己的生和死的纠结,最终为了媳妇和儿子这活着的家人,选择了卧轨自杀,让人无限的心酸落泪,感慨万千。
人生中有的人喜欢喧闹表达,有的人情愿默默承受所有,并不懈地努力,孙赶超就是后者,虽然自己很苦,但是也不向朋友哥们张口,自食其力,无怨无悔,静待人生。
林清玄说过:“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态。”
05.肖国庆,正念正直
肖国庆
的正念,最早体现在曹德宝在周秉昆家酒醉后钻乔春燕被窝,被周秉昆和其他人质疑,肖国庆当时有一句话:“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就应该面对现实。”
其实无论是曹德宝说自己喝醉了,记不得发生了什么,还是多年后乔春燕主动说实际上是自己钻了曹德宝的被窝,不管实际情形如何,肖国庆认为的是应该正面解决问题,不要不切实际找理由,左右徘徊。
肖国庆原来的单位木材厂倒闭了,他也失业了,仅靠在街上打个零工度日。秉昆好心帮忙找到大哥在军工厂的下属常处长,安排了肖国庆临时做保安工作。肖国庆刚直不阿,守大门认真检查出入人员是否私拿公物,遭人嫉恨挨揍也恪守职责。
周秉昆因买的小洋房手续不全,需要给人腾房并搬回光字片的老房子居住,老房子周秉昆之前已经借给家里住房困难的肖国庆吴倩两口子住。在周秉昆找到他们时,吴倩开始犯浑,出口不逊:还让不让人活了?这时肖国庆赶紧制止吴倩:秉昆帮咱们还帮出错了?!
人可以穷,可以没有文化,但是不能不讲道理,不懂感恩。不管朋友有没有能力,帮你是情谊,不帮是正常。
一个人,千万要有正心、正念、正直和知足之心。这才是为人处事的根本,更是获得幸福生活的源泉。
06.周秉昆,善良、宽厚且隐忍
人世间
》说的是周家人的五十年生存经历,周家儿女中,主要演绎的还是小儿子
周秉昆
的家庭、工作、人生经历,可谓苦辣酸甜。
秉昆的可爱之处——善良厚道、热情慷慨、要强仗义等,既有家风熏陶,也是知书达理(时而冒出文词),显示出一定的人格魅力。
对婚姻,秉昆相信自己的眼睛,愿意为自己的选择,不怕等、不怕苦、不畏人言,而且认可妻子郑娟对自己生病的母亲、照顾外甥女、对家庭的辛劳付出,善良可爱的人,终有好的回报。
对家庭,秉昆——周家的小儿子才二十多岁,在父亲在外地工作,哥姐常年不在家,面对植物人的妈妈躺在炕上,他硬是在郑娟的支持下,咬牙坚持了三年,支撑住了这个家,以致于大哥秉义由衷地说:要不是秉昆娶了郑娟,他们三兄妹,哪还有家?那还能有个妈叫着。
对朋友哥们,秉昆爱心帮助、慷慨大方,看到肖国庆吴倩和父母妹妹挤在一起,住房实在困难,就主动将家里的老房子借给他们住;得知孙赶超于虹也是因为有了孩子没有住房,也让他们搬到郑娟的老房子去住。
他对母亲说:干活挣钱、吃饱吃好,这不就是猪的理想?有道德品格和情操追求,秉昆在人世中活出了精神的洁净。
一个平民,没干啥轰轰烈烈的大事,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照样活得有滋有味,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有尊严有价值,烟火与清欢同在。
写在最后:
人世间
》全剧中心人物是秉昆,可以说,秉义、周蓉牵出的副线意在拓宽社会表现广度,而他与哥们平凡曲折的人生故事的重头戏,是对这一群体生存状况的细描深挖,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面貌。
同龄人上山下乡大都成了知青,按政策或靠关系留城的是极少数,他们在动荡年代大潮巨浪的冲击下,只是边上打转的水涡或是暗流涌动。
现代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志,是以边缘人的少数人境遇作为衡量短板,从而测定文明水准。
“他们是沉默的、孤独的、不被关注的,但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这是《人世间》原著作者梁晓声的创作动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