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意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也不想从自己身上反思、找问题,只好怪到老天身上去——就跟现在的网文里,动不动就“天运之子”、“天选之女”一样。
项羽失败的原因,站在后人角度来看,是很明显的:他缺乏大局观念。
项羽的军事能力很强,个人战力也出类拔萃。但他的政治能力不行。他不会团结、聚拢人才,手下人如范增,开始是如胶似漆,被尊为“亚父”,后来却被反间计所离间。范增倒没像伍子胥一样,失去吴王夫差的信任,被迫自杀。他只是辞官回乡,中途病死。可是不管怎么样,从项羽这边来说,他失去了最优秀最可靠的智囊。
另一个例子是韩信。韩信本来是项羽的手下,离开他投奔了刘邦,开始也是郁郁不得志,后来就被信任、被提拔、被忌惮——但也是利用完了之后,才在未央宫杀掉他的。
而对于出卖过他、把他的底细告诉敌人的项伯,项羽没有任何处分。不像刘邦,“归,立诛曹无伤”,对叛徒绝不姑息。
展开全文
当然,韩信擅长的是军事,项羽也擅长军事,他们的“业务范围”有很大重合。项羽不重用韩信,有他的道理。可是韩信描述过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人。”该提拔的不提拔,只在属下生病时哭着送点儿吃喝——还没死呢,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晦气不晦气?
项羽不是一个好的领导,更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因为他小处慷慨、大处吝啬、缺乏眼光与格局。这些注定他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战役中取得接连的胜利,却不能在全面战争中得到决定性的成功。
——但,项羽当然意识不到这些。如果他能意识到,他早就改了!身边人也不会提醒他,敢提醒他的人,比如范增,已经被他赶跑了。
所以到最终兵败的时候,项羽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还沉浸在“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的个人英雄主义中,迷醉得无法自拔。
这样的思想局限,他当然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战败。于是只好归咎到“天公不作美”上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