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祭祖 |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中元节的起源习俗
按照道教传统,农历的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中元节源于上古秋尝习俗,农历七月十五正值孟秋之时,《礼记》记孟秋“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这个月,农民要献新黍稷,天子品尝新成熟的谷物,尝新之前要先用以祭祀宗庙。古人最重夏秋之交,所以在收获庄稼后,人们举行祭祖仪礼,以告祖先秋成之喜,每家每户、邻里乡亲聚在一起,品尝丰收的成果。这样一来,以祭祖为主题的“秋尝”之俗,与中元节祭祖、超度亡魂达成了深层结构上的一致,于是,秋尝祭祖的遗风成为中元节的主要源头之一。
中元节:祭祀与思念的传承前言
七月已过,八月来临,正值盛夏时节,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古老的传统节日——中元节悄然而至。中元节,又称鬼节、鬼门节、盂兰盆节,是东方大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东方大国的传统节气之一。在这一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会有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人们怀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祭奠先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俗称“鬼节”,是东方大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道教和佛教文化,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相传七月十五这一天,是阴曹地府开启鬼门的日子,地府中的孤魂野鬼都可以出来游历人间,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鬼节”。
在佛教文化中,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是为了超度亡魂而设立的,而在道教文化中,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是为了祭祀鬼魂和祖先而设立的。由于佛教和道教的融合,盂兰盆节和中元节的习俗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中元节。
展开全文
中元节的传统习俗
1.祭祀仪式
在宋代,道教的观念、仪式与儒家的敬祖相结合,七月十五成为了祭祀祖先、礼拜亡灵的重大节日。祭祖是其节日的核心,祭祖活动贯穿于整个七月。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记云: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
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中元》载:“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各有斋醮等会。”宋吴自牧《梦粱录》亦说:“七月十五日: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诸宫观设普度醮,与士庶祭拔。”自此,道家的中元之说深入人心,宫观在这一天举行斋醮成为定制。
2.烧纸
除了祭品之外,烧纸也是中元节不可或缺的一环。人们会点燃各种纸扎制品,让火焰升腾,以为鬼魂烧纸钱,这样一来,鬼魂就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一切,也算是超度了他们,让他们在阴曹地府可以得到安宁和快乐。整个祭祀过程要十分虔诚,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3.团聚聚餐
中元节也是一年一度的团聚时刻,家人们会相聚一堂,一起吃团圆饭,共同感受家的温暖,表达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也祈求家人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4. 避忌禁忌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还要遵守一些特殊的禁忌,比如不可晚归,不可夜间外出,不可下河游泳,不可捡路边的钱,这些禁忌都是为了避免不测之灾,也是出于对鬼魂的尊重。
中元节的文化意义
天地中元,祈福消灾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
这三个节日和道教的三元有关。在道教的文化里,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又称三元。
而三官的生日分别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也正好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中元节对应的就是地官赦罪。
每逢七月十五日,地官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所以七月十五日也是人们消灾的节日。
七月属于夏秋之交,此时阳气到了极致开始衰减,阴气开始显现,中元节刚好处在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
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人们焚烧衣服、摆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孤魂野鬼,并且祈求自己全年顺利平安。慎终追远,感恩祖先
在中元节这天,地府会放出阴灵,让他们回家团圆。
所以中元节是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
在这一天,民间把先人的排位一个个请出来,恭恭敬敬放到专门做祭拜的供桌上。
七月是小秋,很多农作物已经成熟,民间按例要把今年的新米供上,让祖先尝尝今年新的收成。
焚香祭拜,汇报自己的一言一行,祈求祖先保佑。
远在他乡的人们如果在这天不回乡祭祖,就会被认为是对祖宗不敬。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自然朴实敦厚。”
鬼节的祭祀,是对先人的缅怀,是对祖先的纪念,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爱和尊重。
在江西湖南等地,中元节是比清明还要重要祭祖日。
以孝事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祭祀是爱心孝心的体现,是寄托哀思,追悼亲人的主要方式。
中元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禁忌多多,有哪些禁忌需要我们注意呢?
忌乱拍肩
传说,人有三魂七魄。
三魂分别是:天魂,地魂,命魂。
这三把魂火,位于人的头顶和双肩。
代表着活人的生气,能让妖魔鬼怪不敢近身。
人要死时,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离。
如果魂火熄灭,人就容易生病,或被鬼上身。
乱拍他人肩头,容易拍熄对方的魂火,是头等大忌。
忌踩纸钱
中元节烧冥纸,冥纸是献给鬼魂的祭品。
相传这一天鬼门关大开,死去的人会来到人间游荡。
这些钱又称“买路钱”,用来买通牛头马面,好让他们放行。
焚烧冥纸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
不慎踩到,会妨碍它们的行动。
鬼魂们生气之余,自然会对生人不利。
烧纸不要看,纸钱不能踩,这是第二忌。
忌穿红衣
农历七月十五的晚上,要在门外焚香燃炮。
目的是给亡故的先人送新衣,也是祭祖的大日子。
市面上会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
这一天不宜穿颜色太过鲜艳的衣服,以免不够庄重。
忌说鬼字
中元节,又被称为是鬼节。
据说鬼魂会倾巢而出,尤其是寺庙和普渡法会的地方,往往是鬼魂最多的。
这一天尽量不要讨论鬼,也不要乱说话。
八字轻的人,尤其要当心。
若有不慎冲撞了,只会自找麻烦。
忌下水玩
水为阴,是人间阴气最重的场所。
《京都风俗志》记载:“焚化纸船谓之“法船’,渡出冥孤独之魂。”
中元节放河灯,是体恤淹死在水域里的亡魂。
怕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扰乱活人。
水中的亡灵,受到灯光的指引,全部来到阳间。
此时下水,容易成为水鬼的替身。
忌照镜子
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候阴气最重。
镜子这种东西,能够照见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所以当晚最好不要照镜子,以免撞鬼。
忌走夜路
相传,每逢七月十五日,地官都会降临人间,进行一年一度的“地官赦罪”。
《老子章句》记载:“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地官是掌管阴间善恶的神仙,会在中元节当天,赦免所有鬼魂的罪行。
令他们得以返回阳间,接受活人供奉。
因此,七月十五晚上,百鬼夜行。
子时(晚上11点)之前,最好回到家中,在外逗留容易撞见邪祟。
忌披头散发
不仅是七月十五,整个鬼月(农历七月)最好都不要披头散发。
鬼月鬼门开,到处都是在外游荡的孤魂野鬼。
如果披头散发,小心被它们误认为同类。
忌饭中插筷子
饭里插筷子,民间称为“倒头饭”。
米饭在碗里压实,再取出倒扣在碗中。
上边插上三根筷子,是给亡者上供用的“送行饭”。
意思是叫亡者吃饱好上路,莫要留恋阳间。
俗话说:“穷死不拿亏心钱,饿死不吃倒头饭。”
因为饭里插筷子,看上去就像炉中插着香,不是给活人享用的。
只在家里有人去世时,才会供奉这样的食物。
饭中插筷子,是非常不吉利,也是非常失礼的做法。
中元节的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对先人的一种尊重和思念,也是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告诫人们要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不能因为私心杂念而做违背道德的事情。通过祭祀仪式和烧纸活动,可以让后人明白孝道的深刻内涵,懂得对父母的孝敬是一种美德。
中元节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生死的理解和对家庭团聚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对鬼神和自然的敬畏之情,无论是祭祀活动还是团聚聚餐,都是在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家庭的珍视,也是在传递亲情和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元节的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祭品中出现了手机、汽车等现代物品,烧纸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有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虚拟的祭品,有的人选择通过手机App进行烧纸,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也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反映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