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笼中》走进现实 孩子“摔”出新出路

摘要: 在原平市,云水中学非常有名。不同于寻常“名校”,让这所中学出名的,是当地的非遗项目——摔跤。每天下午,操场西侧的摔跤馆中总有训练摔跤的孩子们,就像现实版的《八角笼中》。凭借摔跤,云...

在原平市,云水中学非常有名。不同于寻常“名校”,让这所中学出名的,是当地的非遗项目——摔跤。每天下午,操场西侧的摔跤馆中总有训练摔跤的孩子们,就像现实版的《八角笼中》。凭借摔跤,云水中学“摔”出了特色,孩子们“摔”出了充满希望的未来。7月23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云水中学,了解这所“摔跤学校”背后的故事。

非遗文化进校园 体教融合拓新路

7月23日一早,原平市云水中学的操场上便传来“一二三四”的口令声,这里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又开始了跑步。跑完步后,便会在操场西侧的摔跤馆中进行体能或者摔跤训练,这在云水中学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就连放暑假也不例外。

2020年,云水中学依据“体教融合”的理念,把当地民间最喜爱的非遗项目“挠羊跤”列为学校的主要体育课程,被当地老百姓风趣地称为“摔跤学校”。校长陈树峰是本地人,他始终相信,办好“摔跤学校”,可以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农村娃照样能“摔”出希望人生。

起初,隶属云水镇联合校的云水中学招生情况不容乐观。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云水镇联合校校长陈树峰立即从“体教融合”理念中看到了云水中学“转困为兴”的指路明灯。“‘体教融合’是趋势,我们忻州的国家级非遗‘挠羊赛’刚好呼应了这个大趋势。”回想起办摔跤学校的过程,陈树峰告诉记者,“挠羊赛”是忻州市盛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由忻州传统的“角抵”演变而来,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一开始,陈树峰的想法并不被大多数老师和家长所理解:“学校搞摔跤,教练哪里来?场地怎么办?”

陈树峰用一连串的行动化解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困惑:办学方向上,有中央“体教融合”的大政方针,指引学校去改革、去探索、去实践;场地设施上,靠大伙凝心聚智,依靠群众献智出力,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教练聘用上,虽没现成的,可原平的名跤手、“挠羊汉”多的是……陈树峰辗转多地,寻求各方支持。

2020年10月,一座新建的达到省级标准化的600平方米摔跤训练馆巍然崛起,又将学校原有义务教育均衡化提升时所建的学生澡堂,改扩建为与摔跤训练馆一体化约300平方米的洗澡间、更衣室等。全省摔跤冠军、原平市挠羊赛非遗传承人王心宝应邀担任总教练,学校还特别聘请了荣获全国跤王争霸赛“跤王”称号的全运会“金牌教练”、现任公安部公安体协高级教练张国伟担任名誉教练……

一时间,“摔跤学校”成为云水中学的代名词,一半惊奇,一半点赞,在社会上广为传扬。2022年6月,该校被山西省体育局授予“山西省摔跤柔道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更是名声大振。

学校亮特色 孩子们爱上摔跤课

体教融合是一块集传承非遗文化和尝试特色教育于一体的教育“试验田”。怎么教、怎么学,才能种好这块“试验田”?怎么融、怎么育,才能取得好成绩呢?

先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孩子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逐步喜欢上“摔跤课”。陈树峰校长和王心宝教练向学生们讲当地摔跤传统、摔跤文化的深厚底藴与历史传说;讲原平涌现出众多摔跤健将、摔跤人才的名人业绩与感人故事;讲摔跤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摔跤对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意义,以及为国家、为山西、为家乡争金夺银、增光添彩的自豪感、荣誉感等,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热爱摔跤课、学好摔跤课的兴趣和信心。

展开全文

课程设置上,学校在把摔跤、柔道、搏击三项训练体系与各门文化课统筹安排、实现均衡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体育课时与课余时间,集中开展摔跤文化传承和业余训练活动,在突出摔跤特色教育上下足硬功夫、苦功夫。王心宝还精心编排与推广了《摔跤操》。每当同学们走进摔跤训练馆,就会伴随着口令,一起做“抱腿摔、夹颈背、抱单臂”等摔跤基本功动作系列操……

摔跤训练馆有了,摔跤教练有了,学校的摔跤特色教育开始步入规范化的路子。有志于学习摔跤的孩子慕名而来,除本地的孩子外,甚至山东的、四川的孩子们也远道而来。

来自原平市云水镇楼板寨村的学生郭振宇,学习摔跤一年后,不光体质明显增强,而且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了。他高兴地说:“是摔跤培养了我勇争第一的信心和永不服输的毅力!”年仅12岁的他,在2023年8月“忻州之星”摔跤比赛中,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

王心宝教练还经常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原平市范亭广场举办的“晋蒙摔跤对抗赛”、七月廿二古会“挠羊赛”等比赛中,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身影……5年来,云水中学还利用摔跤馆的优势,承办了多次全市的摔跤体育活动,组织了一些大型摔跤比赛,均受到体育界的好评。

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样本

云水中学践行体教融合的摔跤特色办学模式,不仅为农村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发展蹚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新路径,而且为地方性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一个常态化、规范化的样本。

随着摔跤教学质量的提高,原平籍的著名跤手梅喜怀、张国伟、王四楞、何金刚等也纷纷到云水中学担任业余教练,为家乡的摔跤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如今教练的肖像就挂在摔跤馆的墙上,激励着孩子们去拼搏。

云水镇联合校还同由国内行业专家、学者与资深跤迷联办的山西雁门风云体育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提高摔跤训练水平、打造综合性文体旅教融合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5年来,学校送走了一批批毕业生,有的参军进入军营,有的考入体育院校深造,有的进入体育界继续运动员生涯……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的李蜀成,考入绵阳师范学院后,仍然不忘在云水中学的师生情怀,经常通过手机微信汇报自己考入大学后的学习与生活、询问母校的情况。他说,他在云水中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每次摔倒后都能爬起来”。

2023年11月,在该校学习两年后转校的赵海丰同学在山西省U15 80公斤以上级国际式摔跤比赛中,4场角逐都以10:0战胜对手,轻松夺冠,成为该校践行体教融合以来培养的第一个省级冠军。

伴随着云水中学“体教融合”的改革走向深处,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摔跤,并从这一非遗项目中汲取向上的力量,也为忻州、山西乃至国家选出更好的体育苗子,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通过专业体育和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轨迹,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山西晚报记者 郭小强 通讯员 贾宣生 宋卫国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牛哄哄导航本文地址:https://nhh123.com/wangzhi/10074.html发布于 07-2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牛哄哄网址导航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