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永王之乱:一场险些让大唐诗仙掉了脑袋的“叛乱”

摘要: 其实我从前嘲笑过李白,嘲笑他什么呢?如此狂傲之人却连一点识人之明 都没有,想要为唐朝皇室效力居然投入了永王李璘的麾下,莫名其妙成了李璘的党羽,险些掉了脑袋,上上周看完电影《长安三万...

其实我从前嘲笑过李白,嘲笑他什么呢?如此狂傲之人却连一点识人之明 都没有,想要为唐朝皇室效力居然投入了永王李璘的麾下,莫名其妙成了李璘的党羽,险些掉了脑袋,上上周看完电影《长安三万里》之后,我笑得更厉害了,李白一生如此自负,居然一头扎进永王叛军之中,还一口气为永王写了十一首诗,直到我看了李白为永王所写的诗作。

《长安三万里》永王之乱:一场险些让大唐诗仙掉了脑袋的“叛乱”

其实看完了我还是想笑,这《永王东寻歌》写得实在是过于危险,尤其是在唐肃宗继承皇位刚刚两年这样一个时间点。但其中还是有那么一点有意思的东西的,李白的诗中有这么一段“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我们的大唐诗仙李白再怎么没有政治眼光,他进入李璘的幕府之后,不会连大军最基本的动向都搞不懂吧,所有“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这句话其实可能指明了李璘大军的真实目标“平叛”而并非反叛。

《长安三万里》永王之乱:一场险些让大唐诗仙掉了脑袋的“叛乱”

永王李璘,唐玄宗第十六子,幼年时母亲郭顺仪就早早去世,他被哥哥李亨也就是唐肃宗抚养长大,李亨“夜自抱眠之”天宝十五年,李璘被父亲李隆基任命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七月到襄阳,九月到江陵,十二月发动叛乱,但很快失败。

《长安三万里》永王之乱:一场险些让大唐诗仙掉了脑袋的“叛乱”

展开全文

咱们就先看看永王李璘之乱的全过程:天宝十五年十二月,李璘擅自带领水师向东,以甲士5000人到达广陵,以季广琛、浑惟明、高仙琦为将领。吴郡采访使李希言写信责问李璘出兵的意图,李璘反倒被激怒,回书道“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地尊侯王,礼绝僚品,简书来往,应有常仪,今乃平牒抗威,落笔署字,汉仪隳紊,一至于斯!”于是派遣浑惟明攻打李希言,季广琛到广陵攻打采访使李成式,李璘大军到达当涂,李希言派出元景曜、阎敬之,李成式派出李承庆迎战,结果元景曜等人投降李璘,阎敬之被杀,然后就“江左大骇”。

不久,李成式的部下裴茂带领3000余人到达瓜步洲,广张旗帜。结果,几天前还闹得“江左大骇”永王大军居然自动解体了“季广琛召诸将割臂而盟,以贰于璘。是日,浑惟明走于江宁,冯季康、康谦投于广陵之白沙。广琛以步卒六千趋广陵,璘使骑追之,广琛曰:我感王恩,是以不能决战,逃而归国,若逼我,我则不择地而回战矣”然后永王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长安三万里》永王之乱:一场险些让大唐诗仙掉了脑袋的“叛乱”

其夕,铣等多燃火,人执两炬以疑之,隔江望者,兼水中之影,一皆为二矣。璘军又以火应之。璘惧,以官军悉济矣,遂以儿女及麾下宵遁。迟明,不见济者,遂入城具舟楫,使襄城王驱其众以奔晋陵。宵谍曰:王走矣。于是江北之军齐进,募敢死士赵侃、库狄岫、赵连城等共二十人,先锋游弈于新丰,皆因醉而寐。璘闻官军之至,乃使襄城王、高仙琦逆击之。驿骑奔告,侃等介马而出,襄城王已随而至,铣等奔救,张左右翼击之,射中襄城王首,军遂败。高仙琦等四骑与璘南奔,至鄱阳郡,司马陶备闭城拒之。璘怒,命焚其城。至余干,及大庾岭,将南投岭外,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侁下防御兵所擒,因中矢而薨。

咱们把整个永王之乱的过程总结一下:李璘被父亲李隆基任命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还有江陵郡大都督,天宝十五年十二月带领大军从江陵东进,被李希言的信激怒后发兵攻打广陵,逼迫元景曜投降,杀阎敬之。裴茂带领3000人到达瓜步洲虚张声势,李璘大军迅速解体,司虞 郎中李铣等人的部队在江对岸举火,李璘的部队也举火 应之,结果李璘居然以为官军渡河带领自己的家眷部众逃跑,天明之后发现唐军没有追来,命令其子襄城王驱赶着部众逃亡晋陵,官军追来,襄城王率领军队迎战,结果中箭身亡,李璘至此大势已去,后来在大庾岭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的手下一箭射杀。

《长安三万里》永王之乱:一场险些让大唐诗仙掉了脑袋的“叛乱”

咱们现在把整个叛乱的过程捋了一遍,可以知道永王突然暴走的直接原因是李希言那封责问的信,永王回应“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地尊侯王,礼绝僚品,简书来往,应有常仪,今乃平牒抗威,落笔署字,汉仪隳紊,一至于斯!”我李璘是太上皇之子,当今皇上的弟弟,地位如此尊贵。现在李希言用平行文抵抗王威,如此落笔署名,是何道理?”永王认为李希言在行文上格式不规范是故意藐视自己,所以发动叛乱。这里其实如果以现代人角度来看那是相当扯淡,为了一封文书至于吗?

《长安三万里》永王之乱:一场险些让大唐诗仙掉了脑袋的“叛乱”

但唐代不是现代,我们也不能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揣测古人,在一个等级相当森严的社会,公文文书的格式确实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但重点其实并不在这,唐玄宗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以及江陵郡大都督。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这四处加起来基本上可以等于整个唐王朝的半壁江山了,再联系一下唐肃宗李亨是怎么登基的。很明显李璘担任如此重要的官职,这就是老头在给大儿子故意添堵。那老头有穿墙计,那儿子也有过墙梯,所以高适的传记中出现了如下记载“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这实际上就是肃宗对于老头的反制措施。

《长安三万里》永王之乱:一场险些让大唐诗仙掉了脑袋的“叛乱”

新唐书的永王传还提到一点,季广深号召被永王控制的军队反正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与公等从王,岂欲反邪? 上皇播迁,道路不通,而诸子无贤于王者。如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大功可成。 今乃不然,使吾等名列叛逆,如后世何?”注意这句话“上皇播迁,道路不通”这其实有可能就是在暗示永王东进本来就是得到了唐玄宗的认可的,季广深的话似乎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奉上皇的命令,拥戴永王李璘东进,但现在上皇已经失势,如果再跟随永王的就是皇上(肃宗)的叛逆,所以我们这些人散了得了。

《长安三万里》永王之乱:一场险些让大唐诗仙掉了脑袋的“叛乱”

唐玄宗李隆基的如意算盘大概是这样的,以永王李璘控制南方的军马粮草北击叛军,为自己这个老皇帝争取威望,然后以江淮的军队向西遏制皇帝李亨,伺机重新夺取最高权力。然而很可惜所托非人,李璘“生于宫中,不更人事”他掌控兵权的儿子襄城王又是“为左右眩惑,遂谋狂悖”所以吴郡采访使李希言写了平行文,然后大署其名,李璘就暴跳如雷,然后一场为人哭笑不得的“叛乱”就爆发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牛哄哄导航本文地址:http://nhh123.com/wangzhi/9880.html发布于 07-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牛哄哄网址导航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