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之下,千年月坝

摘要: □张文良风起舞,云徜徉。黄蛟山上好风光。古之月坝,蜀道名扬。苍翠山林,万物生长。昔日高山深谷,路之艰,饮之难。逢盛世,月坝换新颜。家家新房俏,户户有庭院,星罗棋布缀山间,如梦且...

□张文良

风起舞,云徜徉。黄蛟山上好风光。

古之月坝,蜀道名扬。苍翠山林,万物生长。昔日高山深谷,路之艰,饮之难。逢盛世,月坝换新颜。家家新房俏,户户有庭院,星罗棋布缀山间,如梦且似幻,疑入桃花源。

更可喜,乡村振兴发展,人文与自然和谐,产业与资源共生,民居与环境相融,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

世外桃源 田园人家

广元城西40公里,有一个离月亮最近的地方——月坝。

初夏月坝,云漫千山,雾起万峰,山天相接处,碧空如镜。低头漫步,一望无垠的草甸上,各色小野花星星点点,摇曳一片,忍不住躺在松软的草甸上,舒展一下疲惫的身躯,呼吸一点泥土的气息,独赏原汁原味的高山草甸,让整个身心浸在一片深深浅浅的绿色之中。闭上眼,阵阵风儿带着山林呼出的气息,沿着山谷拂过脸颊,不禁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任思绪无边无际……

“快黄快割,擀面烧馍!”耳畔传来声声布谷清脆的吟唱,这懂得四季农时的鸟儿,忽然让这千亩旷野充溢着乡村的灵气。起身走近月坝,宁静之中,生机盎然。青瓦白墙红檐的农家新居错落有致,房顶炊烟袅袅,丝丝玉米棒子的清香不时滑过鼻翼;牛儿悠闲地嚼着青草,小狗在新翻的地里撒欢,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劳作,笑语声洒落在明媚的阳光里……

“月下蛟龙当空舞,坝中锦雉绕云飞。”海拔1917米的黄蛟山雄踞月坝西侧,如亭亭少女深情凝望着这片广袤的热土。

有人说月坝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也有人说其形似树叶,应称为叶坝。而当地群众说,是黄蛟龙因不忍这里的人们受干旱之苦,不惜冒犯天条义助百姓降雨却被玉帝所囚,它抗争腾空而起的月牙形沼泽地旁,突然山崩地裂,耸立起一座高山。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黄蛟龙,就将此山命名为黄蛟山,其旁的月牙形沼泽地命名为月坝。

无论月坝形似何物,从何而来,皆因天地心怀感念,造就如此人间仙境,世代养育着月坝儿女,让他们在此田园牧歌,生生繁衍不息。

闲谈间,饭菜端上桌。一壶地道老鹰茶,几盅苞谷荞麦酒,三四盘野菜。农家美食,不在味之精妙,在山,在水,在人家……

云生月坝 诗画山乡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云在月坝,风在月坝,时光在月坝。

从高山湖泊,到高山沼泽、高山草甸、高山湿地,再回湖泊草甸,走了一圈,走出了斗转星移,走出了沧海桑田,走出了一个隔世人间。

亘古不变的,是那云、那风、那月、那山,更有那一汪湖水。

徜徉近月湖,心有结庐境,耳无车马喧。恍若世外仙境,顿抛城市喧嚣和世俗烦恼,真正体验到清静、纯美、超脱的生活真谛。

展开全文

风淡淡地吹着,一亭翼然临于静谧的湖上,名曰近月亭。近月亭的静一半是水,另一半是岸。一曲径小桥将亭与岸连接起来。

亭因湖而雅,湖因亭而幽。春夏至,野蜂飞舞,百鸟啁啾。秋冬时,层林尽染,霜叶飞花。

闲暇时,邀三五好友,亭中小憩。不谈文章,文章已摆着呢,不谈人生,人生还走着呢。就这样,围木凳石几,坐一坐,坐两袖清风,坐一杯清茶。抑或独立湖畔,听花开谢云舒卷,看远山和远山的落日、飞鸟、古树……

民宿“正月十五月光大院”,坐落在近月湖畔。傍水而居,缘水而兴,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正是这汪静谧的湖水,养育了山里的人家,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

叮咚山泉,流过月坝老街,汇进十里麻柳长廊,将千年月坝淌成了诗画山乡。

老街白墙、灰瓦、青石路依旧,只是不见了骡马,多了熙来攘往的游客。巷里不时飘来的酒香,是月坝村几代人的生活记忆。老街的泉水,如同更漏,滴滴答答,流进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年复一年滋润着老街。

这方遗失在大山深处的净土,曾是昭化到七佛货运通道上一个重要的交通驿站,旧时的骡帮是这条路上一道清脆悦耳的风景,茶叶、烟丝、糖果、布匹、盐巴,生活家用一应俱全。

因骡帮的定期到来,就有了老街赶集活动。相传在唐朝时期,乡人为方便出行,减少雨淋暴晒,便沿溪成行栽种麻柳树;另还有一说,唐明皇李降基为治疗杨贵妃头疾,而下令栽种麻柳树。

经过千年的滋润生长,当年种下的麻柳树全部存活,长成郁郁古树。潺潺麻柳溪,见证着古道上的人来人往、悲欢离合。

“月是月坝近,树是月坝密,水是月坝甘,人是月坝寿。”月坝,历来被看作一方福泽之地,外人到此,总会带走一梢麻柳枝,象征带走长寿与好运。

游子归来 村庄更美

“月坝李子坝,苞谷纽子大。吃的洋芋果,烤的疙瘩火。住的茅草窝,出门就爬坡……”一首世代传唱的山歌,道出几多艰辛与无奈。

月坝,这个长期被外界视为穷山恶水之地,山外的女孩谁也不愿嫁到这里,村民只有把儿子“嫁”出去,留女儿在家中招赘女婿。

城镇化,让苦苦挣扎的月坝,愈加举步维艰。年轻人流失、劳动力流失,任由村头古树苍翠成荫,辛夷花怒放,苔藓爬满屋顶,却再无人声鼎沸……

“战天斗地脱穷帽,不等不靠奔小康。”如同一声春雷,唤醒了这片沉睡的大地。新建宝白路,将原来走出大山需3小时的车程,缩短到15分钟。打通一条路,不仅盘活一片山,更富了一方民。

“燕子回来了,年轻人也回来了。”进山有了“高速路”,游子纷纷回归,山村的天地是留给他们的。

袋料香菇、椴木木耳、地栽灵芝,这些高山食用菌,让村民挣到钱,富了!有了养菌棚,土地也不再沉默,四季都会歌唱。大棚里,采菇的妇女,脸上漾着笑。她们心里有数:运到城里,准能卖个好价钱。

“月坝有个香子岩,婆娘娃儿穿草鞋。出门一声山歌子,进门一背桦子柴……”每当夜幕降临,正月十五月光大院篝火熊熊,滋滋流油的烤全羊,乐观豁达的山歌,伴着铿锵的锣鼓点,再次在黄蛟山下沸腾。

“中国十大乡建探索奖”“全省百强名村”“乡风文明十佳村”“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森林康养基地”“四川十佳生态宜居村”……在乡村振兴中,先行先试的月坝,始终坚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月坝就是那一抹心间的乡愁。

邀明月,和清风,再把月坝看。苍山翠,溪水潺。青瓦木楼,月坝村,卧山间,宛如明珠嵌,宁静且悠远。游客中心、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农夫集市,公共服务设施全;千亩食用菌产业园,产销两旺;农旅融合,黄蛟山下谱新篇。更兼生态康养、乡村振兴示范,月坝明天,风光无限!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牛哄哄导航本文地址:http://nhh123.com/wangzhi/9719.html发布于 07-0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牛哄哄网址导航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