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之下,劝君买车慎之又慎

摘要: 从今年年初开始,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卷”出了新高度。不信?看看最近上市的几款新车。18.98万元起售的中大型SUV星途星纪元 ET,19.99万元起售的中大型纯电SUV的智己L6...

从今年年初开始,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卷”出了新高度。不信?看看最近上市的几款新车。

18.98万元起售的中大型SUV星途星纪元 ET,19.99万元起售的中大型纯电SUV的智己L6,16.98万元起售的中型插混轿车领克07 EM-P,12.99万元起售的中型插混SUV奇瑞风云T9,还有9.99万元起售的紧凑级SUV全新北京BJ30以及9.98万元起售的插混中型轿车比亚迪秦L和海豹06 DM-i……当然,这还没算还有一批以“打骨折”的方式进行促销的产品。

价格战之下,劝君买车慎之又慎

汇总下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用来形容当下车市一点也不夸张。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说,降价对消费者肯定是好事啊。但笔者还是要劝劝读者朋友,慎买国产车。因为当下的中国品牌车企,卷的实在有点过头了。

企业内卷,第一个阶段是通过降价,实现薄利多销,在这个阶段明显有利于消费者。

毕竟产品都是现成的,为了占领市场,扩大市占率,企业通过降低一部分售价,换取消费者放弃竞品,转而来买自己家产品,这样理论上是可以卷死不降价的企业。

但是,相信不会有哪家企业会坐以待毙,等着别人来降价,抢市场份额。所以,当某一个企业挑起价格战,后续势必会有大量的企业跟着降价。

这也促成了当下很多品牌想通过降价,来熬死对手,使自己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但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谁能活到最后,还未可知。

再者,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当你入手一款新车,结果还不到半年,就持续的降价。试问,这会儿作为车主的你,还会希望车企继续打价格战吗?

当一众企业都陷入价格乱战中,势必会造成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于是内卷的第二阶段开始,那就是企业降本增效,比如裁员、更换更低价的供应商等。

价格战之下,劝君买车慎之又慎

于是,今年以来包括上汽、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广汽本田、广汽埃安、特斯拉、一汽-大众等车企相继进行人员优化,有的裁员比例甚至高达30%。

与此同时,在价格战的带动下,有的车企还走上了迫使上游供应商“放血”来支撑自己打价格战的路子。甚至有企业直接放话,供应商不答应降价,就不会为之前的订单付款。

企业降本增效之前的降价,明显有利于消费者,但降本增效之后就不好说了——一方面,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仅次于房地产行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被喻为“宏观经济稳定器”。所以,一旦汽车厂家大规模的裁员,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当汽车厂家、供应商都处于亏损的情况时,企业很难不通过“偷工减料”、“造假售假”的办法来保证基本的盈利。毕竟,汽车的构成涉及到上万个零件,更换一部分消费者不容易感知的地方,也不是不可以。

比如别人家的悬挂下摆臂和胳膊一样粗,我家的下摆臂和筷子一样粗;别人家的钢板防锈,我家的钢板不防锈;别人家车暴晒后,打开车门也不会有异味,而我们家的车,打开车门就能闻到一股让你恶心头晕的气味;别人家车用高压油箱,我们家用常压油箱……

试问,这一轮降价内卷下来,对消费者来说还算是利好吗?而且企业也不是傻子,当大家都一起偷工减料时,对消费者,对整个行业,又是否有利呢?

接下来,就是内卷到第三个阶段,就是降低标准。就比如以前的汽车动辄耗费需要5-7年产品的开发周期,但如今已经被缩短到30-40个月,甚至部分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周期已经缩短到18-20个月左右。

随着开发周期的压缩,将会增大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但是也没关系,出现质量问题,大不了就修呗,反正返厂维修又是一笔进账。而且,还能通过用户去开车,连测试都省了,大不了就是召回呗。

价格战之下,劝君买车慎之又慎

近年来的召回数据似乎也可以佐证这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14次,涉及车辆672.8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49.9%。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创历史新高。实施远程升级(OTA)召回6次,涉及车辆117.3 万辆,同比增长32.2%,OTA逐渐成为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受市场监管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27次,涉及车辆399.6万辆,同比增长127.2%,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59.4%。

最后,就是就是内卷到第四个阶段,这一轮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中国汽车产业,都是极为不利的。

因为持续的价格战,势必会让中国品牌的估值降低或者濒临破产,到时国外车企完全可以趁虚而入。就像假如小鹏经营不下去倒闭了,大众趁机收购,转头大众拿着小鹏的技术成果,又来卖自己的ID,最后的钱还是被外国的车企赚走。

价格战之下,劝君买车慎之又慎

所以,持续的价格战之下,企业的产品能好就奇怪了,所以我们消费者买车一定要慎重,别只想着关注价格,更要关注这个车的立项时间,网上评价,有没有偷偷后台升级之类的举动。

毕竟,我们赚几个钱也不容易,谁也不想拿自己的钱去帮别人买单,对吧?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牛哄哄导航本文地址:http://nhh123.com/wangzhi/9442.html发布于 06-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牛哄哄网址导航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