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内卷”,蜂巢凭什么“拒绝”价格战?

牛哄哄导航 2023-12-10 142 0条评论
摘要: 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之际,库存高企、价格战频发,占据车身成本40%的动力电池行业压力颇大。然而,一味实行低价策略不是个办法,处于在IPO、出海关键当口的蜂巢能源,会如何突围?本文...

新能源电池“内卷”,蜂巢凭什么“拒绝”价格战?

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之际,库存高企、价格战频发,占据车身成本40%的动力电池行业压力颇大。然而,一味实行低价策略不是个办法,处于在IPO、出海关键当口的蜂巢能源,会如何突围?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方斯嘉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方形动力电芯(磷酸铁锂)不含税最低价0.44元/Wh,方形动力电芯(三元)不含税最低价0.53元/Wh。”10月23日,动力电池中间商李晨在朋友圈对客户更新了又一轮报价。

信息发出后,回复者寥寥。李晨对此早已习惯,他观察到,客户对低价战早已麻木。年初以来,动力电池开启价格战,目前已达到历史最低价格水平。

究其原因,在于产能过剩。国金证券认为, 2023年、2024年动力电池过剩幅度分别为25%、42%,未来几年将深度洗牌。

早在今年年初,不少动力电池厂开始裁员。

一些头部电池厂不惜裁掉了应届毕业生,以降本增效。今年7月,特斯拉上海工厂,裁掉了电池组装一期50%的员工。

有意思的是,在电池行业,另一番现象出现了。

“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保供’,现在是供不应求。客户给我们的订单量都很大。整个国庆假期我们只休息一天。”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在9月底的媒体交流会上提到。

这也为新能源行业从业者提了个醒:当一个产业步入成熟阶段,拼的不应该是价格,而是新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全文

一、生死战: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

行业对于电池产能过剩的话题争议不休。

为应对车企掀起的降价潮、价格战,作为电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业也开始采取应对措施。竞争的结果,就是价格内卷。

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提出:“动力电池行业已迈入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新阶段。”

今年年初,宁德时代掀起一波动力电池价格战。冲击之下,包括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等电池厂商只能降价,侧面变更定价方式。

可惜的是,一些电池商将这次价格战定位为“生死之战”,这也证明了,这些电池从业者仍是传统制造业思维。他们参与竞争的想法太过单一,认为竞争核心是卷价格。

过程中,蜂巢能源认识到,面对成本挑战,不能只靠一味降价,而是要为客户带来更多赋能,例如提升快充能力等,让技术领先带来一部分溢价。

这不只是说说而已。

今年,一些动力电池厂一线工人们在社交平台抱怨,“经常没订单没班上”、“收入相比前几年普遍降低一两千或者以上”。

蜂巢能源也无法独善其身。在今年4月份-6月份,行业出现结构性调整,一些车企产品换代、节奏调整、库存处理,对蜂巢能源造成了一定压力。

下半年,蜂巢却扭转了局面,产品开始供不应求,生产线也无暇停工。

▲今年8月,蜂巢能源的装车量位居全国第6位。

新能源电池“内卷”,蜂巢凭什么“拒绝”价格战?

没有一场赢局是出于纯粹的运气。

2021年,是动力电池的发展元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异军突起,产品量价齐升。同样是那一年,蜂巢能源跻身动力电池装机量世界排名第十。

好在,这家企业并未自鸣得意。基于判断,蜂巢能源认为PHEV可能有很好的市场。于是,在2022年上半年制定产品战略规划时,便将PHEV路线进行详细规划。

最终,押注PHEV路线,成为蜂巢能源今年致胜的关键。

“PHEV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供不应求的,至少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都是供应非常紧张的。”杨红新表示,目前,蜂巢能源要解决的问题已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供不应求。

客观来说,蜂巢能源的市占率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仍有较大差距。但一个正面的信号是,这家企业正在不断进步,市占率持续上升。

这几年,大喊“活下去”的是万科的掌门人郁亮。在万科大喊“生死宣言”的同时,万科既做住宅开发、文旅运营,又做公寓管理、商业服务。看得出,万科既是想要“活下去”,也想通过多元尝试“活得好”。

华为也曾提出“有质量地活下来”。2022年,任正非便提出,“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

可见,倘若一家企业想要发展长远,既要考虑短期生存,还要考虑长期发展,也就是“活下去与活得好”。

如何保证“有质量地活下来”?这是蜂巢能源不得不面对、也必须长久思索的问题。

二、谋打法:紧跟行业大势,也要找突围口

动力电池行业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成功模板,就像酒业很难复制又一个茅台,车企很难再造一个比亚迪,动力电池也很难复制一个宁德时代。

虽然难以复制龙头,却不意味着无法挑战龙头。就如华为与苹果、瑞幸与星巴克、拼多多与淘宝。

如何取胜,还要筹谋打法。

如今,头部电池商正面临收入增速下滑问题,他们的解决策略是通过降低库存、高研发投入、提升造血与融资力、加快国际化与一体化布局、增强资本实力等手段提升整体竞争实力。

相比之下,某第二梯队电池商通过低价方式获取了新势力车企与传统车企子品牌等核心客户,同时也造成盈利承压问题。另一家电池商则与某国际车企深度绑定,并引入海外资本布局海外。

各家头部友商都有主打的技术路线与生存之道。其他竞争者,要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

蜂巢能源选择押注大趋势。他们前进的方向是,瞄准更低成本的技术路线,和更符合未来趋势的溢价成本。

这是行业大势所在,头部的电池厂商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都是向此方向进发,只是,能有突破者仅是少数群体。

“过去10年内,行业不断创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增长带来了续航里程6至7倍的提升,同时成本也下降了8成。”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如此说道。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也曾表示,“未来,随着电池材料和汽车设计的改进,将使续航里程净增加56%,生产成本下降54%。”

所谓低成本的技术路线,是指通过提高能量密度、电池包的成本效率,从而降低成本。因此,蜂巢选择采用磷酸锰铁锂、负电极技术、双层涂布技术路线来达到这个目标。

因而,在生产效率上,仅需0.125秒,蜂巢能源的盐城基地一期飞叠产线就能生产出一块极片。飞叠、热复合、激光直焊工艺、0.35mm铝壳、圆形光斑焊接……这些代表了电池生产线的最先进技术,正运用在蜂巢的产线上。

▲合作伙伴参观盐城工厂一期飞叠产线。

新能源电池“内卷”,蜂巢凭什么“拒绝”价格战?

当然,最顶级的技术员,并不一定会是最好的企业家。

除了提供更具竞争性的产品外,采用灵活的合作策略也是电池厂致胜的关键。

早期,电池厂与车企保持稳定合作的策略是做合资。但实际上,一些电池厂与车企合资后,稳定性依然不好,采购订单分散。

以特斯拉与松下的合作为例,此前,这两家大厂曾成立合资公司,为特斯拉供应动力电池。不料,双方合作却剑拔弩张。马斯克指责松下“供应不足,耽误交付”。松下则指责特斯拉经常“临时压价”。最终,宁德时代与LG化学成为了特斯拉的新一轮供应商。在中国,车企与电池厂共同合资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事实证明,这很难成为一张“护身符”。

杨红新认为,“如果做得很烂,就算合资了,车企也不用。车企被迫用了,车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整车企业还是吃亏。所以合资也好,不合资也好,不能作为深入绑定客户唯一的选择。”

蜂巢的方向是,提供持续迭代的产品、有性价比的产品、综合的服务、持续为客户赋能,为客户带来价值,才能够长期绑定。

蜂巢的新一轮策略是“联合研发”,通过企业提需求,电池厂做方案的方式,与客户一起开发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领先的技术、清晰的战略思路、灵活的合作策略,是一家电池厂突围的关键。蜂巢能源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极致,才能长久立足于市场。

三、新阵地:用硬实力,敲开海外市场

“给你们1.5年到2年开发一套BMS?你们能办到吗?”一位德国友商曾提出这样的疑问。

“不用这么久,我们只需要3个月。”蜂巢团队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是发生在蜂巢团队与德国客户沟通时的真实案例。对于海外客户而言,中国电池商的实力比他们想象中强太多了。

国际市场也开始关注到,一股来自中国的电池新势力正走向全球。据公开资料,截至6月15日,在欧盟已公布的50个锂电池工厂项目中,中国电池企业占比过半。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在海外的营收增长在100-300%。

“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电动汽车,成为今年出口的‘新三样’。”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说道。

今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正式开启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

汽车界普遍认为,两到三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关键窗口期,而反补贴调查是这个关键窗口期内,欧洲为数不多可以应对中国车企的有效手段。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指出,北美、欧洲本地化供应已提上日程,2026年开始要求电池必须本地化生产。这对中国厂商来说,完成市场国际化、产能国际化很重要。

中国厂商们既担心,又有野心。今年,杨红新团队很忙,他们频繁乘坐国际航空,前往全球各地调研。最近,他们的新一站是前往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埃及,参加开罗电力能源展。

新能源电池“内卷”,蜂巢凭什么“拒绝”价格战?

在此不久前,蜂巢(泰国)公司获得国际能源巨头Banpu(万浦)的子公司Banpu NEXT入股;他们还拿到了蜂巢能源获得了宝马欧洲区近90GWh产能的订单。所供给的电芯类型是蜂巢能源主打的大单品——短刀电芯,这些电芯将采取 CTP 模式在宝马新一代平台的纯电车型上使用。

种种迹象意味着,海外市场正成为蜂巢努力把握的新蓝海。

考虑到未来布局,上市便成为蜂巢不可绕过的一环。2022年11月18日,蜂巢能源公布了首版科创板上市招股书。2023年6月30日,上交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上交所恢复了发行上市审核。

据招股书,2020年-2022年,蜂巢能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36亿元、44.74亿元和99.70亿元,营业收入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39.62%。在9月底的媒体日上,CEO杨红新透露,蜂巢能源科创板的IPO还在第二轮审核当中,目前蜂巢公司仍在应要求补充更新财报资料。

值得肯定的是,蜂巢已经摆脱了最低级的价格竞争策略,将产品当做检验成色的试金石,牵手宝马、理想和吉利之后,蜂巢的潜力,已经越来越明显。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牛哄哄导航本文地址:http://nhh123.com/wangzhi/680.html发布于 2023-12-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牛哄哄网址导航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