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豆瓣(舌尖上的中国豆瓣鲫鱼英文)

摘要:   提起纪录片,也许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来说,他们会想到诸如《舌尖上的中国》等大型电视纪录片。但是,还有一些完全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制作的独立纪录片,更具代表性,更值得我们关注。  ...

  提起纪录片,也许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观众来说,他们会想到诸如《舌尖上的中国》等大型电视纪录片。但是,还有一些完全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制作的独立纪录片,更具代表性,更值得我们关注。

  以目前的市场环境来说,很多导演做独立纪录片都是赚不到什么钱的,甚至为了前期筹备与后期制作要搭进去自己的钱,不止这些,一些作品一拍就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时间成本和纪录片作者的心血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BBC、NHK、CCTV等国家公共电视台是纪录片运作的主体

  十二月,迎来了岁末冲刺强档,一时间众片云集,在一片国内外大制作包围之下,本周竟然有两部纪录片同时登陆院线,尽管排片极低甚至可能没有排片,但能够院线上映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这两部纪录片一部叫《我在故宫修文物》另一部叫《生门》。

  《我在故宫修文物》:

  年初的电视版三集纪录片火了一把,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本片用年轻的视角走进古老的故宫,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看过后感觉还是蛮清新的,质感和工匠生活的“慢”都拍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填补了这一题材的缺失,让更多的人走进了故宫文物。但缺点是略显浅尝辄止,每一方面都浮光掠影,对人和对物的表现都不甚深入。

  年底这部大电影的上映,也算是走上了大荧幕。奇奇哥考证了一下,确定这不是一部全新的创作,实际上是电视版三集纪录片剪辑后未采用的疑似边角料零碎素材勉强拼接起来的超长版本花絮集锦,可能部分空镜是后拍的,去掉了旁白。奇奇哥建议先去看电视版三集纪录片,意犹未尽的话,可去影院续杯。

  另一部《生门》,奇奇哥要着重介绍一下。导演陈为军1994年开始从事纪录片创作,2004年反映河南艾滋病家庭的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获多项国际大奖。2007年,讲述小学生班级选举的《请为我投票》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此外2013年还有关注教育的《出路》。纪录片贴近社会现实,且实验性较强。

  《生门》顾名思义是聚焦医院产房里外的故事,题材和呈现都很生猛。中国人常说“未知生焉知死”,生门里有人生百态、有普世的价值,而且作为一部纪录片故事性竟然非常抓人。

  生门聚焦中南医院妇产科,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从没有停过,5万块钱能救一大两小三条人命,手里只有5千元的丈夫,借钱、贷款、抵押房产此时都行不通,“拯救小凤之女”变得不可能完成;

  李家福——“拆弹部队”首领,面对夏锦菊保住子宫的请求,露出艰难而犹豫的眼神。心脏两次停跳,换血2万毫升,他如何剪断“炸弹”上的红蓝线,她又能否在“鬼门关”前转身?命悬一线之际,“生死时速”让人目不转睛。

  年轻妈妈李双双腹中的胎儿,引产似乎已被当地优生科判定,李家福团队却提出实施剖剖宫产,抢救微弱的性命。救,可能倾家荡产,一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救,可自己的骨肉,如何走上内心的审判厅。

  能有四十位产妇和家属同意拍摄这部纪录片,可见对导演的信任。拍摄者也就是纪录片导演陈为军能否担得起这些信任,答案也即将揭晓。

  “我们可能不知道怎么离开,但我们要知道从何而来”,电影海报上的这句话点名了这部纪录片的意义。这种人文价值可能也就是一部纪录片的最有价值的部分。

  近几年医疗题材优秀的纪录片还有很多,周浩的2013年的《急诊》是聚焦广州一所医院的急诊室里发生的故事,摄制组用了十个月的时间拍下了很多表面上离奇、荒诞的故事。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很多不懂得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导演也表现出对一个健全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渴望。导演有把医生这个职业去神圣化的做法,但也面临着纪录片的道德问题。由于导演并没有征求那些被拍的普通人的同意,所以也承诺不进行任何商业运作。优酷上导演周浩的自频道可以观看此片。

  东方卫视推出的两部《急诊室故事》和《人间世》同样是同类型的优秀作品,豆瓣上全部是9.6的高分。《急诊室故事》算是真人秀纪录片,影片24小时跟踪直击常人视角无法触及的急诊室真实故事,记录生死关头的人生百态,直面社会广泛关注的医患矛盾、信任危机,赞颂生命的力量与尊严,弘扬社会正能量的作品。《人间世》相比之下,更加成熟,也是一场以医院为拍摄原点,聚焦病痛与选择,抓取一般观众无法看到的真实场景。希望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标本,反应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难前行,通过换位思考和善意的表达,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后两部电视版的纪录片在上映期间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后续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现在这部《生门》是部大荧幕之作,能否吸引更多的人去影院观看,老实讲,奇奇哥并不看好,但是毕竟迈出了第一步,加油!

  独立纪录片往往有着拍摄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可以振聋发聩,可以给你打开一个新的看待事物的角度,可以带你去领略新的世界。独立纪录片常常关注国计民生那些角落里的故事,题材和角度决定了它们大部分的命运,当局连贾科长的《天注定》这种略微现实点的电影都接受不了呢,更别说一些独立纪录片了。上映不了没关系,拍出来总会有人看到,总会影响到一些人,纪录片导演们要做的就是表达,奇奇哥们要做的就是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作品。下面奇奇哥就为你介绍几位纪录片导演以及他们优秀的作品。

  周浩:

舌尖上的中国豆瓣(舌尖上的中国豆瓣鲫鱼英文)

  周浩出身“纸媒记者”,骨子里面和他的作品里面有浓重的记者烙印。为人熟知是因为在金马奖上凭借《棉花》《大同》连拿了两届最佳纪录片奖。作品有《厚街》《高三》《龙哥》《书记》《差馆》《棉花》《急诊》《大同》,几乎是部部精彩,奇奇哥大力推荐。

  《厚街》《差馆》:厚街是珠江口的一个小镇,差馆是广州火车站站前派出所,都是通过关注一个万象生的地方,来让你看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折射面。

  

  《高三》:追踪拍摄一个高三毕业班的一年,制作成片。善良严厉的班主任,紧张刻苦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执着爱情的“早恋生”,学生的父母,每个亲历高三的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超越高三的期望。影片的纪录真实、直白,透过高三生活的纪录,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为理想执着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悲哀。

  《龙哥》:导演周浩认识了两位吸毒的“朋友”,与他们之间的交往构成了这部片子。开始,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要制作一部纪录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有目的和他们交“朋友”。“朋友”们奇迹般地允许导演进入他们的生活,他们吸毒也贩毒的生活。影片英文名 Using很值得玩味,纪录片的制作者和被拍者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部影片给出了它的解释。本片展现的吸毒者龙哥和阿俊们的落魄、逼仄、毫无尊严的生存状态,还是让人触目惊心。

  《书记》:本片讲述了一位即将离任的县委书记,在离任前三个月内发生的故事。书记叫郭永昌,完全真实呈现书记离任前的三个月,后期书记甚至忽略了摄影机的存在,一些贪腐问题也很隐晦的表现了出来,后来听说书记被双规了。

  《大同》:和书记郭永昌的拍摄如出一辙,这次是个大咖,级别来到了市长,时任大同市长的耿彦波(现已调任太原市长)。周浩记录了耿彦波「耿拆拆」试图重塑大同昔日的辉煌的计划与实施。导演客观呈现,不置褒贬,却让你看完后,自有一番体会。这就是中国,某种意义上,书记和市长构成了中国的体制,体制里有中国。谁说温柔不是刀子?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看到导演的拍摄,随口说出了安东尼奥尼,很有意思。(注: 1972年名导安东尼奥尼应邀来中国拍纪录片《中国》,几乎人尽皆知,后因不符合当局要求禁止上映。)

  徐童:

  1965年生于北京。1983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摄影专业。现在工作生活于北京。纪录片作品《麦收》、《算命》、《老唐头》,合称“游民三部曲”。之后相继完成纪录片《四哥》、《挖眼睛》。2013年长篇小说《珍宝岛》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4年四川传媒学院、福建外经贸学院授予客座教授。徐童导演自己曾说道:“我的片子是用不幸的故事,讲述幸福的秘密。透过镜头接近生命和人生的真相。”

  徐童这几部纪录片都是聚焦在底层的游民身上,在《锵锵三人行》中他说,“我们现在真的是一个粗陋的年代,就是我们粗陋对待别人,别人也同样粗陋地对待我们,我们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是这种感觉了”。

  《麦收》:三部曲中最早的一部,关注的是底层性工作者这个群体的生活,也是三部曲中受质疑最大的一部片子,奇奇哥看的时候也会有些不舒服的感觉。整个纪录片中其实能够感觉到一种奇怪的氛围,虽然女主角当时同意拍摄,但是真是能感受到那种顾忌的存在。这也是日后这部纪录片争议的伏笔,某种意义上确实有纪录片道德的问题。在香港上映期间也受到了性工作者的抗议。

  《算命》:三部曲的第二部,聚焦的是一群残疾人的故事,他们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几乎都是游民,没有工作。主角是一对夫妻,厉百程和石珍珠,夫妻二人相依为命,厉百程算命为生,石珍珠聋哑傻残。徐童以中国古体小说的章回体形式,穿插着讲找厉百程算命的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也是社会的底层。影片的场景随人物转徙,在不同的地域空间提供的社会背景中,让人看到小人物微不足道,颠沛流离的人生以及其中的人情世故。

舌尖上的中国豆瓣(舌尖上的中国豆瓣鲫鱼英文)

  

  《老唐头》:导演用一个冬天拍摄黑龙江的老唐头井喷式叙述着的自己的传奇一生。这是部鲜活的小人物传记,它把正在进行的生活和老唐头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时间跨度近八十年。它描述了中国社会里的小人物在宏大的历史变迁中既传奇又卑微的个人命运,同时也是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折射。该片受到编剧芦苇的盛赞。

  王兵:

  1967年出生于陕西省,1995年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 ,1996年 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铁西区》:1999年起,王兵开始执导独立制作,历时4年最终完成。三部分分别为《工厂》《铁路》《艳粉街》,三部近十个小时的影像,完整真实的记录了铁西区乃至东北一段时期的历史。主题是沉重的,里面有东北人逆来顺受随波逐流的下的幽默与坚忍。在奇奇哥心中,王兵与张猛互为表里,勾勒出了东北的人生百态,他们是东北的贾樟柯们。

  《和凤鸣》:导演王兵的第二个纪录长片。影片主要通过主人公和凤鸣的叙述,记录了中国从20世纪四十年代末到90年代一个个体经历的漫长而悲惨的经历。那是一段中华民族的沉重历史,建议和导演的剧情片《夹边沟》参看。

  《三姊妹》:讲述了在云南某个村庄里的三个姐妹生活的故事。 影片缘起自王兵拍摄完成《夹边沟》后,到云南去拜祭已故的作家朋友,在看望完其母亲回程的路上,偶然遇到了这三个孩子,由于饥饿,王兵到三个女孩家里吃饭,老大英英为他烧了土豆,这一举动感动了王兵。而后有制片人提出要王兵拍摄一部电影,三个小女孩的形象就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奇奇哥推荐的这些优秀导演的纪录片可看性都是极高的,纪录片中讲述故事的精彩程度甚至高于很多沉闷的文艺片。最主要的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当很多人陶醉于仰望星空的时候,还有这么一群人在脚踏实地;当很多人要我们安于新闻联播的时候,还有这么一群人在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中国;当很多人在用资本和明星打造一个个商业巨制时,还有这么一群人心甘情愿地不图回报;当很多人都在顺势而为的时候,还有这么一群人在顺心而为。这个心就是中国的良心,这群人才是民族的脊梁。

  除了以上这些奇奇哥大力推荐的纪录片导演的作品,国内还有许多优秀的独立纪录片,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优秀作品还没有让更多的人看到。但是大家别担心,奇奇哥之后还会给大家陆续分享那些优秀的国产纪录片,不为别的,就为它关注的是我们身边的事、关注的是我们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能容纳星辰大海,更容得下这些虔诚的镜头。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牛哄哄导航本文地址:http://nhh123.com/wangzhi/4995.html发布于 02-2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牛哄哄网址导航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