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影评_罗生门影评分析

摘要:     又看了一遍《罗生门》。   关于这部电影,我觉得应该从它不是侦探电影说起。   像我们所熟知的《尼罗河惨案》这一类的侦探电影,都有一个繁琐且缜密的推理过程,然后一步步抵达最...

  

  又看了一遍《罗生门》。

  关于这部电影,我觉得应该从它不是侦探电影说起。

  像我们所熟知的《尼罗河惨案》这一类的侦探电影,都有一个繁琐且缜密的推理过程,然后一步步抵达最后的真相。《罗生门》全然不是这样子的。它只是将各种扑朔迷离的解释客观地展现出来,甚至影片中根本就没有表现“审判者”这一形象,对每种解释也没有给以肯定或否决。可以说《罗生门》是对一个故事多个版本的表现,但它又不同于《罗拉快跑》。《罗拉快跑》是在不可能中追求可能的多样性,其中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是相对客观的;而《罗生门》是在不真实中探寻真实的可能性,由于有人介入这种因素选择中,所以导致各种变化主观且功利。

  说《罗生门》不是侦探电影,最重要的是导演没有把真相告诉观众,或者说事情不存在真相。因为黑泽明与芥川龙之介都知道这个世界拒绝真实,就像这时代拒绝深刻一样。每一个叙述者对武士之死的叙述都各不相同,他们都只是站在各自的观察点上,恬不知耻地维护自己的形象与尊严。导演已经不想去捅破事情最终的秘密,因为这个秘密已经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不同解释中所反映的人性的可怕与可悲。

罗生门影评_罗生门影评分析

  影片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却以他另一篇小说《罗生门》为名。有趣的是,电影《罗生门》与小说《罗生门》的开头都有一场大雨,芥川是惜墨如金,仅用了一句话便把这场大雨带过,而黑泽明则是把这句话展开了来表现,可谓是惊心动魄。也许有人会考虑这是否必要,在我看来是十分必要的。大雨首先给云游僧、樵夫以及杂工创造了一个交谈的契机。当然在晴天碧日下这种契机也能够达成,但不同的是大雨无形中将空间阻隔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东方文化中,庙宇一般都是精神文明的象征,而这所避雨的破庙正是破败不堪的精神文明的一面镜子,而且它正在经受大雨一次又一次猛烈的冲刷。

  影片主要以对话内容作为叙事主线,导演是以樵夫和云游僧相对客观的观察点来叙述多襄丸、真砂以及武士的解释。故事本身发生在现在进行时,而对武士之死的三种解释发生在过去时,至于武士之死则发生在过去完成时。各种不同的时态以对话的方式来连接,从而使得原本很小的故事格局发生了奇妙的化学效果,衍生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视点。

  多襄丸、真砂以及武士对同一事件的解释是属于主观视点。黑泽明拍摄《罗生门》,是在探索自我之谜,这个“自我”当然不是指黑泽明自己,而是指人的“自我”。多襄丸为了展现自己的英雄气概,将责任归咎于真砂的诱引。真砂夸张自己作为女人的可怜与可悲,将责任归咎于丈夫的轻蔑与鄙视。武士为了洗刷自己的无能与懦弱,将责任归咎于妻子的背叛。在这三种观点中他们都在关注自我,可以说是这三个人物主观赋予此事件很多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佛教里有一种说法叫“无明”,就是遮挡我们看见真实的那层东西,而这三个人都被自我的无明遮住双眼,所以使他们在看待这件事情的时候视野极为狭隘。

  樵夫对这件事情的解释属于旁观视点。在武士之死的事件中,樵夫可以说是局外人,那么樵夫的解释应该真实了吗?但是我之前说过这部电影有“人”介入了各种因素的选择,所以同样给事件带来了不可知性,只是相对主观视点来说,视野又扩展了。

  武士之死事件本身就是客观视点。在电影中,黑泽明根本没有表现这一层世界,但是导演通过对事件各种不同版本的阐述,给观众挖掘了一条通往客观世界的隧道。但这条隧道是个无底洞,我们只能无限的接近客观存在。

  很多人认为结尾婴儿的出现是影片的转折,预示着一种新生和希望。我却觉得他只不过是跟鲁迅先生的《药》结尾那样凭空添了一个花环。当然积极的意义是有的,但是樵夫收养婴儿的意义远没有那么重大,它只不过是为我们的生存找到了一个支点,让我们不必太灰心,让我们至少能够相信有那么一缕光线存在。

  

  

罗生门影评_罗生门影评分析

  → 有意思吧微信:U148Net,放心关注不会怀孕 ←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牛哄哄导航本文地址:http://nhh123.com/wangzhi/2859.html发布于 01-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牛哄哄网址导航

赞(0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