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白狐财经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大地震,面波震级高达8.0级。
地震不仅造成大量房屋倒塌,还严重损毁了当地的通信系统。
国家电信管理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下午3点,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累计受灾电信局所3897个,移动通信、小灵通基站累计损毁28714个,光电缆损毁28765皮长公里,累计通信电杆倒断142078根。
四川重灾区八个县与外界的通信联系一度完全中断,成为信息孤岛。
危急时刻,我国北斗卫星提供的短报文服务,成功为灾区一线和指挥部建立了实时通道,在决策、搜救、医疗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4年后,华为发布Mate50系列手机,这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开启卫星通信民用时代。
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
卫星通信手机,何时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众所周知,手机通信需要通信基站提供信号。
受益于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少会遇到手机没信号的情况。
实际上,通信基站提供的信号,只覆盖了地球不到10%的面积。
辽阔的大海之上,巍峨的高山之巅,茂密的丛林之间,没有基站,亦没有信号。
特别是,如果遭遇洪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通信基站可能被毁坏,手机失去信号。
此时,人们只能依靠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通信卫星进行通信。
展开全文
卫星通信架构
早在1984,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静止轨道实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实验卫星,为固定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2021年,我国成功构建了全规模、完整的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除了传统的卫星电话外,我国还搭建了另一套卫星通信系统,即北斗短报文。
大部分定位卫星只提供定位功能,不具备通信能力。
我国在设计北斗定位卫星时,充分考虑了卫星的通信能力,将通信能力和定位能力结合,设计了双向收发短报文的能力。
北斗卫星工作示意图
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发送、接收短消息。
更巧妙的是,发送北斗消息时,可以附带位置信息,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正是这一功能,为汶川地震抢险救援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2000年投用以来,北斗消息已经在应急救援领域建起了一条条“生命线”,为救援队伍提供指引,争取到宝贵的救援时间。
很多人会问,北斗消息投用已20多年,普通人为何没有感知?
原因有二。
一方面,北斗消息的使用场景,要么是应急救援场景,要么是山区、森林、戈壁、沙漠等网络信号覆盖不到的地方。这些场景,普通人一般碰不到。
另一方面,使用北斗消息服务,需要购买专门的终端设备,这也阻碍了普通人尝鲜。
北斗终端机
因此,北斗消息的用户,还是以政府和特殊行业为主。
真正开启北斗消息民用化进程的是,华为。
2022年,华为发布了Mate50系列手机,这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
华为在Mate50手机上搭载了一颗短报文SOC芯片,与遥远的卫星建立通信链路,实现接收、发送北斗消息功能。
这意味着,用户不用另行购买终端,使用手机即可接发北斗消息。
卫星通信,由此进入大众消费电子领域。
在华为的引领下,荣耀、小米、OPPO和vivo等国内手机品牌先后推出了支持卫星通信的手机。
就连苹果的iPhone14系列也开始支持卫星通信。
手机行业,兴起了一股卫星通信热潮。
遗憾的是,这股卫星通信热潮中,卫星通信功能大多被限定在旗舰产品,价格比较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只有把高高在上的价格“打下来”,卫星通信技术才能真正平民化,普惠大众。
10月16日,荣耀发布X60系列手机,X60 Pro(512GB版)搭载了北斗卫星消息功能。
X60 Pro(512GB版)搭载了北斗卫星消息功能
卫星通信,信号畅通是基础。
荣耀测试团队走遍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100多个城市,进行现网数据采集,自研算法,优化终端搜网和短报文收发指标,增强抗干扰能力,扩大覆盖面,提高连接速度。
为了优化使用体验,荣耀配合主管部门和运营商,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适应消费类终端的北斗短报文解决方案,既降低了手机功耗,又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
荣耀X60 Pro(512GB版)搭载的北斗卫星消息可覆盖中国100%国土面积,发送时可携带地理位置,手机直连卫星服务,卫星平均发送时长仅有9.8秒,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价格,荣耀X60 Pro(512GB版)售价只要2000多元,这应该是最亲民的卫星通信手机。
荣耀X60 Pro(512GB版)亲民的价格,降低了卫星通信手机的门槛,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安全与便利。
如果说,华为开启卫星通信的民用化进程,那么,荣耀拉开了卫星通信的亲民化大幕。
科学技术是发展的方式,服务于民才是发展的目标。
科学技术要想实现服务于民的目标,需要靠大规模商业化实现。
这一点,卫星通信行业有前车之鉴。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摩托罗拉就推出了“铱星计划”。
摩托罗拉成立铱星公司,计划利用77颗低轨道卫星,打造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提供卫星电话、寻呼和数据服务。
“铱星计划”
自1987年启动,铱星公司历时十年,耗资50多亿美元,发射了66颗卫星,并于1998年开通了全球通信业务。
出人意料的是,2年后,铱星公司就申请了破产保护。
根本原因,不是铱星公司的技术不行,而是定价太高。
铱星公司推出的卫星手机,高达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万元),每分钟话费3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元)。
高高在上的价格,普通人消费不起,注定了铱星系统的用户群体极其有限。
商业化失败,铱星公司入不敷出,最终破产。
这启示我们,一个技术只有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才能平摊成本,降低价格,走进千家万户,并以此获取收益,迭代更新,形成正向循环。
卫星通信正在成为通信行业的下一个趋势。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大力支持卫星通信发展。
2020年,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范围。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加强前瞻谋划部署未来信息,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化应用。
从行业角度看,无论是上游的卫星系统运营商,还是中游的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布局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个东风,就是大规模的商业化。
投用20多年,国内各类型的北斗终端设备(不含消费类电子)应用数量不到3000万台/套。
荣耀X60 Pro(512GB版)是一款销量预计过千万的手机,将直接为卫星通信行业带来了1000万的潜在用户。
在荣耀的示范带动下,其他手机厂商也会跟进,这又将为卫星通信撬动一个亿级市场。
卫星通信大规模商业化一旦启动,硬件成本和资费都将逐渐下降,旧时王谢堂前燕,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信卫星分布示意图
科技向善,以人为本。
我们期望,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能更好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正解局想说的是,科技的突破与普及,既需要科学家的奋力攻关,更需要企业的努力经营。
商业,是科技普及最广泛、最有效的力量。
相信未来,卫星通信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配。
正如网友所说:
北斗消息功能就像120救护车一样,一辈子也用不到一两回,但是当你想用的时候,不能没有。
北斗消息功能就像120救护车一样,一辈子也用不到一两回,但是当你想用的时候,不能没有。
无论身处何地,信号永远在线。
这是卫星通信带来的安全感,也是科技进步创造的红利。
(转自:白狐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